光明社區(qū)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開展“閱見北疆·書香巴林”親子閱讀主題活動
文化關乎國本、國運,文化興則國運興,文化強則民族強。
近年來,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高度重視“文化巴林”“書香巴林”建設,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工作主線,引導、協調和組織全旗各界充分挖掘、利用優(yōu)秀文化資源,持續(xù)推進全民閱讀工作,不斷提升優(yōu)質閱讀內容供給,建強全民閱讀基礎設施,大力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廣泛動員社會各方力量,結合地方特色,開展各類主題活動,推動全民閱讀向縱深發(fā)展,切實營造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的濃厚氛圍,為巴林右旗辦好“兩件大事”和建設“文化巴林”凝聚強大精神力量。
牧民詩人在書香敖包前朗誦自己的原創(chuàng)詩歌
主要做法
書香敖包,點燃全民閱讀的星星之火。
2024年,巴林右旗以“書香敖包”為載體,打造全民閱讀“接地氣”“具新意”“有特色”的推廣模式。
借力本土文化,凝聚閱讀熱情。
“書香敖包”是巴林右旗第一座、也是目前唯一一座以書為主題的敖包,于19世紀70年代建成,2018年重建。
重建以來,先后舉辦區(qū)、市、旗級“我的內蒙古有獎征文比賽及詩歌花蕾正字比賽”“巴林書敖包修建慶典及敖包石杯詩歌創(chuàng)作比賽”“巴林書敖包祭祀及第七次詩歌比賽”等文化活動,開展學生和兒童詩歌朗誦、歌唱、說唱比賽等數十次。
以敖包為媒介,通過閱讀等文化交流互鑒手段,不同民族之間交流交往交融,相互了解歷史、文化、社會等多種知識和價值觀,有效促進知識的傳播和文化傳承,增強各族間的凝聚力和認同感。
孵化名人作家,推進精品創(chuàng)作。
諸多農牧民詩人、作家學者被“書香敖包”深深吸引,四面八方奔赴這里,通過舉辦文化講座、作品分享、讀書交流等特色活動,大家暢所欲言,從不同視角圍繞巴林右旗人文歷史、鄉(xiāng)土特色、詩歌寫作等展開探討交流,對巴林右旗農牧區(qū)鄉(xiāng)村文化及文化現象進行推介,深入挖掘、傳承地方文化,打造巴林文化品牌,講述巴林好故事,傳遞巴林好聲音。
融合多元平臺,擴大閱讀空間。
通過“書香敖包”,借力助力,廣泛調動社團、出版發(fā)行、媒體、學校、民族宗教等各方資源,開展閱讀推廣并提供公益閱讀服務,持續(xù)加大閱讀宣傳推介力度,打造多方資源聯動平臺。
作家詩人有了交流渠道,精品創(chuàng)作有了展示空間,網絡媒體有了傳播內容,熱愛閱讀的人們有了學習榜樣。
同時提高了草原書屋等文化陣地的利用率,保障了人民群眾有書讀,引導了人民群眾愛讀書,支撐了人民群眾讀好書。
“濃濃書香 彌漫校園 ”圖書漂流活動
全民閱讀,營造書香巴林的濃厚氛圍。
2024年,巴林右旗以“三個引領”為基石,助推書香巴林“把方向”“聚人氣”“謀全局”的建設格局。
強化組織引領,唱響中心工作的“主旋律”。
全民閱讀是由政府主導,各地響應的一項全國性的文化活動,巴林右旗高度重視全民閱讀工作,充分發(fā)揮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各讀書協會、作家協會和發(fā)行單位薦讀導讀等作用,推動形成各級各部門抓全民閱讀的合力。
2024年,組織開展“閱見北疆·書香巴林全民閱讀季”“農村牧區(qū)草原書屋主題閱讀活動”等閱讀推廣活動。
制作全民閱讀主題宣傳片,發(fā)布2024年巴林右旗全民閱讀季重點活動清單,積極倡導全民閱讀、綠色閱讀,推動學習型社會、學習型機關、學習型家庭建設,營造文明、和諧的社會風尚。
截至目前,各地區(qū)各單位累計開展全民閱讀相關活動350余場次,參與人數1.2萬余人次。
強化示范引領,立起典型建設“風向標”。
積極參與第三屆全民閱讀大會“最美農家書屋”和“鄉(xiāng)村閱讀推廣人”征集、全市“我與草原書屋”主題短視頻征集大賽等活動,指導各級各部門、各行業(yè)適時開展“書香機關”“楷模領讀”“我的書屋我的夢”“閱讀共享”及讀書征文等系列活動,在全社會選樹先進閱讀典型。
從傳統媒體讀書欄目向公益廣告、戶外傳媒、新媒體等全媒體多元化發(fā)展,宣傳推薦優(yōu)秀出版物和品牌閱讀活動,不斷提升全民閱讀影響力和傳播力。
截至目前,全旗各級新媒體平臺發(fā)布全民閱讀相關信息110余條,在北疆新聞網《2024年書香內蒙古全民閱讀季》專欄中發(fā)布稿件8篇。
強化品牌引領,打造閱讀空間“根據地”。
以深化“閱見北疆·書香巴林”品牌為契機,充分發(fā)揮草原書屋服務效能,組織協調全旗162個草原書屋,開展豐富多彩的常態(tài)化全民閱讀活動,確保草原書屋形成聚人氣、有活力、可持續(xù)的生動局面。
2024年,累計開展活動252場次,覆蓋人群5500余人次,在上三級媒體刊發(fā)稿件33條。
同時,注重發(fā)揮互聯網便捷優(yōu)勢,用好學習強國、干部在線學習、“草原借閱+”小程序等閱讀平臺,構建形成全旗處處可讀、時時可學的網絡體系。
大板四中舉辦世界讀書日活動
書香巴林,助力文化巴林的美好發(fā)展。
2024年,巴林右旗以“三個有”為橋梁,奠定文化巴林“樹形象”“抓創(chuàng)新”“出實績”的美好前景。
有層出不窮的作家團隊。
在巴林右旗這片充滿文化氣息的土地上,先后出現拉西彭斯克、阿·敖德斯爾、巴·布林貝赫、其木德道爾吉、納·賽西雅拉圖、敖力瑪蘇楞等60余名作家,有《水晶念珠》《騎兵之歌》《生命的禮花》《西拉沐淪的浪濤》《珍貴的禮物》《獻給綠葉的歌》等6000余部文學著作,他們的作品影響、激勵了幾代草原人,在海內外享有較高聲譽。
有讀書協會1個,登記在冊作家協會1個,民間自發(fā)成立作家協會2個,蒙漢作家117人,其中在國家級協會擔任會員的有8人,農牧民文學愛好者160余人,參與閱讀、積極創(chuàng)作的人數還在不斷增加。
有源源不斷的精品之作。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chuàng)作導向,組織引導廣大文藝工作者從中華文明中汲取素材、提煉精髓,結合紅色文化、草原文化、農耕文化等北疆文化,建立《巴林右旗“北疆文化”重點打造文藝文化作品庫》,依托烏蘭牧騎、文化館、文聯各協會等文藝團體創(chuàng)作《花斑馬》《北疆情》《新風正氣作模范》等重點文化文藝作品50余部。
先后有5人共12次榮獲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chuàng)作“駿馬獎”、全國兒童文學獎等獎項;有21人30余篇作品獲得自治區(qū)最高文學獎“蘇龍嘎”獎;10多人榮獲了自治區(qū)“薩日娜獎”。
有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
創(chuàng)新開展“墨染北疆 錦繡巴林”書法展覽、全旗“石榴籽杯”書法比賽、校園文化藝術節(jié)、“風雅頌”杯中小學作文大賽、“益和諾爾杯”短篇小說那達慕、“習語金句”大家寫、“寶日勿蘇杯”詩歌那達慕、“昭烏達蒙古文學協會”筆會等群眾性文化活動,不斷激發(fā)基層群眾的文化熱情,豐富廣大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動全旗文化事業(yè)高質量發(fā)展。
草原書屋“小天地” 暑期兒童“大樂園”
啟示與思考
黨的二十大報告在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之際提出“深化全民閱讀活動”具有重要意義,這是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必然要求。
下一步,巴林右旗將繼續(xù)挖掘本土特色,打造亮點品牌,深入推進全民閱讀,不斷強化文化認同、提高公民素養(yǎng)、涵養(yǎng)社會風氣,讓書香遍布巴林大地,助力文化巴林強旗建設。
政府主導,激發(fā)社會活力,提高全民閱讀吸引力。
建立健全促進全民閱讀保障體系,發(fā)揮政府主導作用,協調社會各界力量,共同投身全民閱讀事業(yè)。通過閱讀等文化交流互鑒手段為各民族人民提供精神食糧,引導人們通過閱讀進一步強化文化認同、提高公民素養(yǎng)、涵養(yǎng)社會風氣。
品牌引領,深挖地方特色,增強全民閱讀延續(xù)度。
積極引導、組織作家詩人挖掘當地文化特色,激發(fā)社會各界的創(chuàng)新活力,創(chuàng)造出更多文藝精品。
用精品原創(chuàng)加強閱讀引領,涵育閱讀風尚,推動全民閱讀事業(yè)的深入發(fā)展。
貼合廣大農牧民群眾生活習慣和活動形式,打造各類活動品牌,吸引更多農牧民群眾提升閱讀興趣、養(yǎng)成閱讀習慣、提高閱讀能力,以廣泛的閱讀促進主體深化全民閱讀廣覆蓋、成風氣,貫穿大眾日常生活,倡導終身學習理念,真正實現以“全民”為主體的閱讀社會生動活潑的美好景象。
多元融合,拓展閱讀空間,增強全民閱讀便捷性。
要利用社團、出版發(fā)行、媒體、草原書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網絡等各類文化陣地,充分撬動閑置社會資源,實現公私資源融合互通,豐富全社會閱讀資源和服務供給,推動全民閱讀逐漸向多元化、多層次的方向發(fā)展,向不同年齡、不同職業(yè)、不同需求的人們提供豐富多樣的閱讀資源和服務,確保每個人都有書可讀,想讀的時候都可以找得到地方,給群眾更便捷的閱讀環(huán)境。
北疆新聞:內蒙古自治區(qū)重點新聞網站(客戶端),內蒙古出版集團新華報業(yè)中心旗下國家互聯網新聞信息采編發(fā)布服務一類資質網站(客戶端)。
北疆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來源:北疆新聞”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版權均屬北疆新聞所有,轉載時必須注明“來源:北疆新聞”,并附上原文鏈接。
二、凡來源非北疆新聞的新聞(作品)只代表本網傳播該消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見網后30日內進行,聯系郵箱:bjwmaster@163.com。
版權聲明:北疆新聞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5648148811蒙ICP備16001043號-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聞網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5120200009-1蒙公網安備: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