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九龍口文脈探源工程課題組”獲悉,課題組通過系統(tǒng)梳理九龍口與大運河的關系,證明九龍口是大運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填補了邗溝東道的研究空白。
2023年年底,由南京藝術學院黨委副書記李向民領銜,南京藝術學院、南京師范大學、南京財經大學等研究人員聯(lián)合組成“九龍口文脈探源工程課題組”,圍繞九龍口與大運河的關系開展文獻研究,并聯(lián)合南京大學歷史學院,對相關區(qū)域進行考古調查和勘探。課題組經過半年多的文獻研究和考古勘探,已經初步理清九龍口與大運河的關系,證明九龍口是大運河前身邗溝的東部重要節(jié)點,溝通了長江、淮河和黃海。
課題組通過文獻梳理發(fā)現(xiàn)建湖是古射陽湖腹地,九龍口處于咽喉地位。“今天的射陽湖核心區(qū)雖然已經萎縮,甚至只剩下幾條河道,但這些河道大都是在曾經的航道上歷代疏浚整治而成,古今水道保持了大體的一貫性。”李向民認為,自周敬王三十四年(前486年)吳王夫差開鑿邗溝,到明萬歷四十一年(1613年)于弘濟河東開北月河,在此2000多年間,邗溝經歷了多次改道,清代著名學者劉寶楠在其《寶應圖經》中將其總結為“邗溝十三變”。九龍口一帶因為臨近射陽湖的澗河口,在不同的水道中,都保持了邗溝拐點的地位。
課題組還從語言、非遺、考古多個方面論證九龍口作為古邗溝的重要節(jié)點。語言共同體的形成是人群間長期密切交往的重要證據(jù)。李向民團隊發(fā)現(xiàn)淮揚方言區(qū)的揚州小片基本上沿古邗溝,呈直北折向東的條狀分布,包括沿線的揚州、江都、高郵、寶應、建湖、鹽城。
雜技文化與鹽息息相關。課題組在九龍口收成村發(fā)現(xiàn)建于唐初羅漢院前的廣場上有一“優(yōu)臺”,專門供表演樂舞、百戲之用,優(yōu)臺的墻體上刻有扛鼎、尋撞(爬桿)、吞刀、吐火等雜技表演的畫面。乾隆年間在射陽湖雙墩漢代墓葬中出土了兩塊石門畫像,有“雜技圖”雕三童,正在表演“都盧童”雜技。這都表明了九龍口是重要的鹽業(yè)集散地。
課題組經過近四個月的考古調查和考古勘探,在九龍口附近的收成村、新陽村、九里村均已經發(fā)現(xiàn)古代遺址,文化層厚度達2米至3米,包括古城鎮(zhèn)、古村落和古墓葬。遺址范圍涉及面積數(shù)萬平方米。初步分析,其中兩個遺址可以追溯到西漢,一個至少到唐代。建湖西部沿古射陽湖地區(qū),也是鹽城市文物資源最豐富的地區(qū)。清代阮元《廣陵詩事》:“寶應耕田者,掘得古雙魚銅洗。”建湖黃沙港開河時,發(fā)現(xiàn)了同樣的漢“雙魚銅洗”。
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館長鄭晶等專家認為該課題填補了大運河研究的一項空白,對大運河文脈、江蘇文脈、中國水路交通文化整體溯源形成了重要補充,是對蘇北古代文明探源的開創(chuàng)性探索,對蘇北地區(qū)“水運江蘇”與“水韻江蘇”的融合發(fā)展有重要意義和突出價值。(記者蘇雁)
北疆新聞:內蒙古自治區(qū)重點新聞網站(客戶端),內蒙古出版集團新華報業(yè)中心旗下國家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采編發(fā)布服務一類資質網站(客戶端)。
北疆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來源:北疆新聞”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版權均屬北疆新聞所有,轉載時必須注明“來源:北疆新聞”,并附上原文鏈接。
二、凡來源非北疆新聞的新聞(作品)只代表本網傳播該消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請在見網后30日內進行,聯(lián)系郵箱:bjwmaster@163.com。
版權聲明:北疆新聞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5648148811蒙ICP備16001043號-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聞網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5120200009-1蒙公網安備: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