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活動拉開序幕,由中國足協牽頭負責。2014年底,校園足球轉由教育部牽頭負責。教育部牽頭的近9年來,校園足球在推動學生參與足球運動、增強孩子體質健康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但也出現了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領導小組辦公室原主要負責人涉腐、定位發(fā)生一定偏差等問題。社會上有關校園足球是否繼續(xù)的問題一度甚囂塵上。
新華社記者近日采訪了多位專家,他們既強調了校園足球持續(xù)推進的必要性,也指出了目前存在的問題,并為其未來發(fā)展建言獻策。
校準定位
截至2022年底,教育部共遴選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32780所;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試點縣(區(qū))241個;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滿天星”訓練營138個;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改革試驗區(qū)54個;全國足球特色幼兒園8310所;國家和地方累計培訓足球教師、教練員、管理人員、特色學校校長等達40萬人次,其中17000余人獲得D級、C級足球教練員證書。
校園足球在提升學生群體對足球的興趣,增強孩子體質健康方面的作用明顯。但也有專家指出,近年來校園足球的定位出現了偏差,即過于注重搭建獨立體系,欲取代體育部門的部分職能,應當予以糾偏,對校園足球的功能和價值進行再認識。
2015年出臺的《中國足球改革發(fā)展總體方案》明確規(guī)定:“發(fā)揮足球育人功能……把校園足球作為擴大足球人口規(guī)模、夯實足球人才根基、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基礎性工程……使參與足球運動成為體驗、適應社會規(guī)則和道德規(guī)范的有效途徑?!?/p>
開宗明義,校園足球首在教育,重在立德樹人。
一名小學校長說,我們不是培養(yǎng)專業(yè)運動員,我們的任務是教育,是通過足球對全體學生進行教育。
實際上,從今年8月舉辦的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夏令營就能看出,校準定位工作已在進行。夏令營從注重競賽結果向享受競賽過程轉變,從單一賽事安排向豐富活動內容轉變,從組織人員的教體結合向人才培養(yǎng)的體教融合轉變;不再以遴選最佳陣容、獲得運動員技術等級證書為導向,而是讓學生通過抽簽重新組隊,在新隊伍的訓練比賽中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著力為學生打造享受足球樂趣、增長知識見識、感受足球文化、提高足球技能、樹立文化自信的活動平臺。
問題和誤區(qū)
——錦標主義
記者在采訪中發(fā)現,錦標主義在一些開展足球的學校中依然存在,這與主管部門將其與政績掛鉤有關,“領導要成績,組織要人才”的矛盾不時出現。
——功利性尚存
華南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院教授李培說,上大學是不少足球青少年的終極目標,他們通過拿等級證書實現該目標,但往往拿到證書就結束足球生涯。
——體系不完善
一位基層體育老師反映,基層青少年足球競賽體系亟待完善;踢球的孩子文化學習跟不上,讀書的孩子沒時間踢球,建立人才培養(yǎng)體系刻不容緩;由于缺乏教練培養(yǎng)體系,雖然很多師范類體育院系學生畢業(yè)后參與校園足球推廣,但并不具備足球教練員資質,其知識結構無法滿足校園足球開展,加之職業(yè)球員到基層學校的較少,校園足球水平很難獲得實質性提高;由于缺乏相對固定賽事,各級裁判員缺乏鍛煉平臺、普遍水平較低。
——“12歲退役現象”
校園足球開展至今,小學階段成效比較顯著,但進入初中后,參與足球運動的學生數量呈斷崖式下跌,即“12歲退役現象”。
究其原因,進入初中后,學業(yè)壓力增大,多數學生只能“掛靴”;很多地區(qū)初中階段沒有固定聯賽,開展足球的學校少,訓練水平低,各校之間發(fā)展不平衡,校園足球與職業(yè)青訓足球在初中年齡段出現差距,想走職業(yè)的只能進入體育部門體系,但真正進入省市、俱樂部梯隊的學生少之又少;中國校園的標準化足球場地目前普遍存在于小學和重點高中校園內,而初中很少,有的市區(qū)連一塊11人制標準足球場都沒有。
——校園足球不擔負世界杯出線任務
“校園足球國家隊”一度成立,由此也出現了校園足球擔負世界杯出線任務的聲音。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李春滿說,校園足球屬于草根足球序列,開展的目的主要是普及,其次才是選拔有天賦的孩子進入精英序列?!靶@足球不擔負世界杯出線任務。”
——忽視規(guī)律
李春滿說,校園足球教練員在訓練中往往存在忽視規(guī)律、追求短期效應、擁有慣性思維、天賦依賴(靠一兩個孩子打比賽追求成績)、錯過時機(成長階段重點培養(yǎng)的東西沒有教)、不求細節(jié)等問題。
他還認為,用成年人的方法對孩子進行足球教育也是一大問題,畢竟兩者在生理特點、心理特點、教育背景、思辨能力、處事能力等方面都有巨大差異。
地方經驗
——熱愛與情懷
廣州市番禺區(qū)小谷圍街穗石小學校長郭偉文說,自己是一個“視足球如生命”的校長。
他說:“這所小學只有12個班,500個孩子,從2014年我去當校長,決定組建足球隊時,只有幾個同學參加訓練,到今天已有140多個孩子參加系統訓練,通過足球課和社團,全員參與足球活動。學校只有一個7人制足球場,從下午3:30開始分時間段使用,一直到晚上8點,學校為此在球場安裝了燈光。”
只要在學校,郭偉文都會陪著孩子們訓練;節(jié)假日、周六日,如果學校有交流賽,郭偉文也都力爭前往。“片區(qū)賽、番禺區(qū)比賽、廣州市比賽,我基本一場不落跟著孩子們?!?/p>
他認為,每個球員都會有訓練瓶頸,要跟蹤觀察他們訓練時的各種變化,幫他們走出瓶頸。
郭偉文講了一個小故事,體現出足球在和諧家校關系中的重要作用?!坝幸恍﹥认虻男『ⅲ荒昙墔⒓幼闱蛴柧殨r一聲不吭,六年級時已能跟隊友主動溝通,很開心。家長流著眼淚跟我和教練說:‘謝謝你們,改變了我小孩的心理問題?!惫鶄ノ恼f,“我們(開展校園足球的目的)不是培養(yǎng)職業(yè)球員、國家隊隊員,而是幫助孩子們培養(yǎng)良好的品質,這或許也能改變孩子一生的命運。”
——形式豐富、資源整合
廣州市第八十六中學不僅有校足球隊、足球俱樂部、足球興趣小組、足球社團,還定期開展體育節(jié)、足球嘉年華等活動,讓更多學生參與進來。學校也長期組織班級聯賽、年級聯賽,以及不定期地邀請校外足球隊進行友誼賽,給予愛好足球的學生一個展示自我的舞臺。
廣州市認定高水平學生足球項目團隊26個,整合高校、專業(yè)機構參與培養(yǎng);引入50名足球精英指導員入校提升校園足球水平,形成校外教練員專業(yè)訓練和校內體育教師普及教學相融合的訓練體系;注重校園足球師資建設,現有足球專兼職教師(含外聘)1774名,舉辦足球教師專項培訓和足球教練員培訓,提升體育教師足球教學能力;引入外籍足球教練員,提供先進足球教學理念。
——做好保障
廣州市、區(qū)財政均設立校園足球專項經費,全市有1050所中小學校設立校園足球專項經費,2022年安排市級校園足球預算資金1620萬元,基本形成校園足球經費保障機制;建立足球隊員文化課跟蹤機制,鼓勵外出訓練比賽學科教師隨行,讓有足球特長的學生在更好的環(huán)境中成長;依托高校專家智庫、專業(yè)足球機構、俱樂部,開展校園足球課題研究,提升校園足球發(fā)展科學性。
——搭建各類體系
加強市、區(qū)級競賽體系建設特別是聯賽建設是武漢市江漢區(qū)的做法,這里有貫穿全學年的固定賽事“萬超聯賽”,從幼兒組到成年組,每周一賽,將比賽作為訓練航標,以比賽中暴露的問題為導向,既檢驗上周訓練成果,又作為制定下周訓練計劃的依據。
針對基層學校場地器材、師資不均衡等問題,江漢區(qū)萬松園路小學采取學區(qū)牽頭制,與航空路小學、衛(wèi)星村小學組成學區(qū),共享場地和師資。
部分足球重點城市在探索師范類高校體育院系學生在大學期間獲得中國足協等級教練資質的培養(yǎng)模式,以使他們畢業(yè)后進入校園時具備較好的指導足球教學、訓練能力,助力解決校園足球師資數量和質量問題。
專家建言
——追求高質量發(fā)展
李培認為,校園足球應追求高質量發(fā)展,不能停留在“有校園足球就行”的階段;還要有效率、公平、可持續(xù)。
要做到上述幾點,一要完善師資配備;二要完善評價體系,涉及資金監(jiān)管、人員使用等;三要健全競賽體系,分層分級,讓喜歡足球的孩子都能參與進來,同時警惕因錦標主義而出現的異化現象;四要堅定實施足改方案,抓實抓細,久久為功,保障經費可持續(xù)投入。
——抓住政策利好
教育部高教司日前發(fā)布《2023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yè)申報材料公示》,共有40所高校申報了足球運動相關專業(yè)。雖然最終有多少學校獲批尚未確定,但這的確是校園足球發(fā)展的一大利好。
李培說,原先大學足球學院中的學業(yè)內容實際包含在運動訓練專業(yè)和體育教育專業(yè)里,足球運動本科專業(yè)的設置將涉及很多與足球直接相關的內容,而不只是運動訓練,比如管理、康復、經紀、教練、裁判等,“這樣就有血有肉了”。
李春滿表示,無論是教練、裁判課程的學習,還是計算分析、體能、心理等課程學習,只要掌握了一技之長,就能在未來的足球工作中得以持續(xù)性參與。
——加強體教融合
李培給出兩點建議:一是明確體育、教育部門的責權利邊界,減少分歧,形成合力。教育部門在義務教育期間做好足球普及工作,體育部門負責進一步提高足球競技水平。
二是建立監(jiān)督評估機制。教育部門需完善校園足球各類建設項目的評價指標體系,加強內部監(jiān)督評估機制建設,加強對校園足球專項經費的審計與績效評估,根據評估結果配置資源,對于評估不合格的單位進行督導整改或取消資格。中國足協具有管理我國足球競賽體系、裁判、教練和運動員等級證書評定等權力,不僅要進一步加強內部監(jiān)督評估機制,還要引入第三方外部監(jiān)督評估機制。體育部門應建立青少年足球教練員、裁判員和隊員的數據庫,根據競賽中的表現進行監(jiān)督評估,作為人才選拔和等級晉升審核的依據。
他建議,體教雙方應一體化設計、一體化推進;把滿天星訓練營辦成區(qū)域精英球員訓練營,體育部門配備專業(yè)教練,同時對校園足球師資進行更系統、水平更高的培訓;做好滿天星訓練營和中國足協青訓中心的合作和銜接。
——尊重規(guī)律
李春滿認為,要尊重球員生長發(fā)育規(guī)律、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足球項目發(fā)展規(guī)律、運動技能形成規(guī)律等。此外,還要讓球員自主思考,獨立尋求合理有效的解決方案;注重球員個人能力提升,畢竟個人能力是其將來參與高水平競爭的重要基礎。
——以青少年球員健康發(fā)展為核心
李春滿說,我們其實都是為孩子的健康成長服務的,但現在的有些做法顛倒了——把孩子當做工具以追求自己的利益。
——健全人格
一位基層體育工作者建議,學校應當幫助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體育,包括足球在內,是為健全人格服務的。但很多人對這一概念認識不清甚至錯誤,從而可能導致整體價值觀、理論和實踐體系等均出現偏差。這也是我們與足球發(fā)達國家差距較大的根本所在。(執(zhí)筆記者:公兵;參與記者:肖世堯、田光雨、趙建通、王浩明)
北疆新聞:內蒙古自治區(qū)重點新聞網站(客戶端),內蒙古出版集團新華報業(yè)中心旗下國家互聯網新聞信息采編發(fā)布服務一類資質網站(客戶端)。
北疆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來源:北疆新聞”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版權均屬北疆新聞所有,轉載時必須注明“來源:北疆新聞”,并附上原文鏈接。
二、凡來源非北疆新聞的新聞(作品)只代表本網傳播該消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見網后30日內進行,聯系郵箱:bjwmaster@163.com。
版權聲明:北疆新聞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5648148811蒙ICP備16001043號-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聞網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5120200009-1蒙公網安備: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