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wǎng)北京8月24日電 (記者楊虞波羅)今日,杭州第19屆亞運會開幕倒計時30天,杭州第19屆亞運會頒獎物資正式發(fā)布,包括頒獎花束、頒獎托盤及頒獎臺。
用杭州市花桂花來頒獎 讓運動員感受杭州韻味
頒獎花束。亞組委供圖
桂花作為杭州市市花,和杭州亞運會頒獎物資的緣分拉滿。
今年3月7日,杭州市“我為亞運獻一策”征集活動揭曉,由杭州市園文局提出的建議“讓桂花——‘桂冠’之花成為亞運會頒獎花束”獲得一等獎。
“剛得知桂花成‘榜一’那會兒,大家興奮極了!”杭州市園林文物局園林綠化團隊代表說。這個創(chuàng)意源于一場頭腦風暴,當團隊伙伴提出用桂花作頒獎花束時,在場所有人拍案叫絕:“就它了!”
桂花是杭州市花,已有近千年栽培歷史,“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同時,桂樹與冠軍在中國文化中緊密相關,常用“勇奪桂冠”表達對勝利者的祝賀。
“杭州亞運會召開正值桂花盛放時,我們建議用桂花、桂枝制作花束作為頒獎之花,讓運動員在觸覺、嗅覺、視覺上全方位感受桂花的美,讓杭州亞運會更加突顯杭州特色。”杭州市園林文物局園林綠化團隊代表表示。
讓團隊成員們更興奮的是,頒獎花束最后的呈現(xiàn)中,他們的建議得到了肯定——桂花枝和龍井茶枝、稻穗、蓮蓬等“成團”了。
“頒獎花束名為‘碩果累累’,代表亞運健兒披荊斬棘、永不言棄的運動精神,祝福運動員在亞運賽場碩果累累、載譽而歸。”杭州亞運會頒獎花束(花器部分)設計負責人、中國美術學院專業(yè)基礎教學部教師張文透露,花材以寓意豐收和成果的稻穗和蓮蓬、名為“赤子之心”中國自育品種月季、代表亞運“虹韻紫”的蝴蝶蘭,以及杭州特色植物龍井茶枝和桂花枝等組成,展現(xiàn)杭州獨特的文化內(nèi)涵和城市魅力。
杭州亞運會賽時正值滿城桂花飄香,杭州市園林文物局園林綠化團隊期盼著全亞洲的朋友們來杭州看亞運、賞桂花、品龍井,感受主辦城市之美,感受中國文化之魅。
南宋官窯花觚 為亞運添宋韻
值得一提的是,“碩果累累”是首次加入花器的頒獎花束。
花器造型靈感來自中國南宋時期官窯花觚,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東陽木雕制作而成。花觚的設計前后經(jīng)歷了12輪修改,整體高度18厘米,精致小巧,瓶口融合了吉祥物和錢塘潮的元素起伏的水紋取自浙江山水詩意的韻律之美,瓶口吉祥物造型以活潑歡快的姿態(tài)慶祝勇奪桂冠的勝利喜悅。
張文表示,花觚在設計時從比例、尺寸、手感上充分追求一種“精致的感受力”。“設計時我們充分考慮了人體工程學的尺寸感,不同運動員、身高、體型,手掌握住花觚的感覺,包括吉祥物的露出比例,最終形成相對黃金分割的比例?!?/p>
“花觚在戰(zhàn)國時是一種青銅禮器,用來慶祝勝利的喜悅,宋代的時候演化成作為裝飾用途的瓷器?!睆埼谋硎荆跋Mㄟ^這種花觚的創(chuàng)新,將頒獎花束從一束簡單的鮮花變成一個永久的紀念品,表達慶祝獲獎運動員勝利的喜悅。”
頒獎托盤與獎牌一脈相承 頒獎臺玩起了搭“積木”
頒獎托盤。亞組委供圖
作為獎牌的“襯托”,本次發(fā)布的頒獎托盤、頒獎臺皆由杭州亞運會獎牌“湖山”的設計負責人、中國美術學院工業(yè)設計系主任章俊杰領銜設計完成。
頒獎托盤設計靈感與杭州亞運會獎牌“湖山”一脈相承,微風中漣漪蕩漾的西湖水面結合核心圖形“潤澤”中飄逸絲帶意象,利落而大氣?!跋MC獎托盤展現(xiàn)出舒展溫潤的江南氣質。”章俊杰說。
材質方面,頒獎托盤整體以金屬鋁材質一體壓制成型,表面采用水性環(huán)保涂層,不僅輕便,而且結實、環(huán)保。托盤長約52厘米,可同時放下金、銀、銅三塊獎牌。
章俊杰透露,頒獎托盤和頒獎臺都采用了相對簡約的形式,簡約卻不簡單。
頒獎臺。亞組委供圖
頒獎臺采用了“積木”式模塊設計,金獎模塊高約40厘米,銀獎和銅獎高約20厘米,每個模塊寬約85厘米,長約100厘米,可根據(jù)不同體育項目領獎運動員人數(shù)進行拼搭。同時,運動員站立區(qū)域使用了防滑材料,提高了安全性,在此基礎上,前部主題形象板可以替換和循環(huán)使用,實現(xiàn)綠色節(jié)儉的賽會精神。
頒獎臺外側整體采用“虹韻紫”主題漸變色,傳達活力與創(chuàng)新的理念。臺面采用“水墨白”色彩,展現(xiàn)亞洲各國包容并進,和諧共贏的精神。
“杭州亞運會即將盛大啟幕,希望通過我們的頒獎物資向世界傳播好主辦城市的獨特韻味。”章俊杰說。
北疆新聞: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重點新聞網(wǎng)站(客戶端),內(nèi)蒙古出版集團新華報業(yè)中心旗下國家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采編發(fā)布服務一類資質網(wǎng)站(客戶端)。
北疆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來源:北疆新聞”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版權均屬北疆新聞所有,轉載時必須注明“來源:北疆新聞”,并附上原文鏈接。
二、凡來源非北疆新聞的新聞(作品)只代表本網(wǎng)傳播該消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
如因作品內(nèi)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wǎng)聯(lián)系的,請在見網(wǎng)后30日內(nèi)進行,聯(lián)系郵箱:bjwmaster@163.com。
版權聲明:北疆新聞版權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5648148811蒙ICP備16001043號-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聞網(wǎng)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5120200009-1蒙公網(wǎng)安備: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