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雪(漆畫)楊 波
天然漆是亞洲特有的物質文化形態(tài),同時也是最為重要的藝術語言之一。漆畫藝術源遠流長,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日前,由中國美術家協會與四川美術學院主辦的第六屆全國漆畫展在重慶美術館開展。展覽基于中國漆畫的“自我覺醒”意識,重新思考符合當代需求的構建方式及途徑,系統性梳理中國漆畫藝術的創(chuàng)作歷程與成功經驗,著力塑造中國漆畫藝術的當代性并構建新時代的漆畫國際話語,意圖促進中國漆畫的創(chuàng)作繁榮與發(fā)展。
從藝術史的角度判斷,在近一個世紀的過程中,中國漆畫歷經了三個發(fā)展階段,逐步形成了本土當代性和文化再建構。
中國漆畫與中國現當代美術的發(fā)展息息相關,也間接受到了國際范圍內藝術潮流的影響。從創(chuàng)作面貌和觀念意識方面判斷,自20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末期可以稱為第一階段,這一時期的中國漆畫處于裝飾傳統主線和越南磨漆畫副線的雙重影響之下,在此期間,漆畫創(chuàng)作群體試圖構建把繪畫的本體語言、裝飾的形式語言、工藝的材料語言相結合的漆畫藝術體系,其創(chuàng)作特征是繪畫意識與裝飾語言的并存。第一階段所取得的成果是輝煌的,奠定了中國漆畫的基礎,但在某種程度上,繪畫性意識與裝飾性語言也形成了錯位。
20世紀90年代至本世紀初期,可以稱為第二階段,其背景是“85美術思潮”和中國裝飾體系的邊緣化。在此期間,漆畫創(chuàng)作群體在對第一階段進行反思的基礎上形成了激烈的爭論,但是爭論的雙方在本質上都是希望推動漆畫的純粹性和當代性。從今天的視角判斷,爭論的雙方都提出了不同的解決方案,但是在創(chuàng)作面貌上都呈現了去裝飾性的意識,同時也造成了漆畫創(chuàng)作的“材料翻譯”問題,從而導致了材料語言和表現語言之間的錯位。事實上,這一問題至今也沒有形成較好的解決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個世紀雙重錯位的反思中,本世紀以來的漆畫創(chuàng)作隊伍開始認識到了“漆本體”的問題,即中國漆畫的第三階段——探索漆畫自身的本體屬性,包括創(chuàng)作圖式與審美形態(tài)等,并以此為基礎試圖構建統一的本體、形式及材料的語言系統。目前,從部分作品的面貌中我們已經看到了有價值的探索。從諸多創(chuàng)作案例中可以發(fā)現,中國漆畫已經具有了“重新開啟”的意識覺醒。首先是在本體語言方面,其視域由其他畫種轉向了漆藝自身的美學范疇,開啟了漆文化的當代美學建構;其次是在形式語言方面,其面貌由他畫種的圖式模仿轉向了漆藝語言的自我表述,以一種新的語境開啟了漆畫的當代形態(tài)甚至是生態(tài)。可以說,中國漆畫是東方漆文化在當代重塑的成功案例,是中國傳統藝術在當代藝術語境中的重構,同時在當代的亞洲漆文化圈中也具有引領性,因此存在多重的價值和意義。
自2002年首屆中國漆畫展以來,展覽已先后舉辦了五屆,對中國漆畫的創(chuàng)作推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次展覽注重傳統文脈的延展及當代重塑,挖掘本土當代性的建構及演化途徑,鼓勵多元學術話語,包括材料、形式、技法等方面的思考和地域風格的展現,同時更注重彰顯其時代精神,從而引領中國漆畫在當代的創(chuàng)作導向,希冀通過第六屆全國漆畫展進一步推動中國漆畫的當代覺醒。在某種意義上,中國漆畫的覺醒代表了東方傳統美學在當代的復興,從這一視角判斷,中國漆畫的本土當代性構建已然不僅是藝術本身的問題,更具有文化的重塑和再傳播的重大意義,這也將成為中國漆畫新時代的使命。
(作者:唐 影,系四川美術學院副教授、重慶市美協漆畫藝委會副主任)
北疆新聞:內蒙古自治區(qū)重點新聞網站(客戶端),內蒙古出版集團新華報業(yè)中心旗下國家互聯網新聞信息采編發(fā)布服務一類資質網站(客戶端)。
北疆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來源:北疆新聞”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版權均屬北疆新聞所有,轉載時必須注明“來源:北疆新聞”,并附上原文鏈接。
二、凡來源非北疆新聞的新聞(作品)只代表本網傳播該消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見網后30日內進行,聯系郵箱:bjwmaster@163.com。
版權聲明:北疆新聞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5648148811蒙ICP備16001043號-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聞網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5120200009-1蒙公網安備: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