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7月10日電 (記者劉微)7月9日,“盛世中華 何以中國”網上主題宣傳在陜西考古博物館啟動。館長孫周勇帶來了一支看起來很不起眼的竹制的羌族口簧,從這里講起了和石峁遺址有關的故事。
“近年來,石峁遺址發(fā)現并確認了世界上最早的口簧?!睂O周勇介紹,從2012年至今,石峁遺址這座消失了的王國都邑在考古利器手鏟下逐漸退去了厚厚的黃土,素有“人類初音”的口簧在這里被第一次辨識出來,成語“巧舌如簧”中的“簧”,指的就是它。
此外,孫周勇還提到了一件出自司馬遷故里韓城春秋時期芮國國君墓葬的木俑?!鞍l(fā)現時就是一個碩大空洞,如果沒有考古人敏銳的判斷,也許就‘土崩瓦解’‘灰飛煙滅’了?!彼硎?,這件木俑是展示中國古代社會“以木偶代替活人殉葬”社會進步的重要例證,比孔子感嘆的“始作俑者,其無后乎”還早了200多年。
作為全國首座考古學科專題博物館,陜西考古博物館自去年4月開館以來受到廣泛關注。與歷史類博物館展示各類藏品不同,陜西考古博物館以“考古”為主題,將文物與出土背景結合,以考古的視角解讀遺址,講述屬于考古和考古人的故事,勾勒中國考古和陜西考古的發(fā)展脈絡,展示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相融并蓄的總體特征。
據孫周勇介紹,博物館里展示了一批古人生活遺跡,以及動物骨骼、植物種子、殘留物等“古代垃圾”。這些先民的“廢棄物”往往被考古學家視若珍寶,通過科技手段,結合其他學科專家的研究,使其成為復原歷史真實和古代社會圖景的“第一物證”。
一生解鎖未知,一路收獲驚喜,這是考古帶給孫周勇最大的樂趣所在?!翱偙粏柕芥?zhèn)館之寶是啥,在我眼里,這里展出的5000多件里的每一件出土文物,都蘊含著文明的基因和密碼,承載著古人的智慧,都可以說是無價之寶。”他說。
孫周勇表示,“考古人穿越歷史與先民對話,文博人創(chuàng)新創(chuàng)意與觀眾互動。一代代考古人的青燈黃卷、堅持不懈,讓中華文明的脈絡日益清晰,每一個不期而遇的發(fā)現都在豐富歷史的細節(jié)。考古,使埋藏了千年的遺跡重獲新生,讓歷史擁有了未來?!?/p>
“盛世中華 何以中國”網上主題宣傳由中央網信辦網絡傳播局,國家文物局政策法規(guī)司、文物古跡司、考古司、博物館與社會文物司,陜西省委網信辦,陜西省文物局,西安市委網信委,人民網,陜西廣電融媒體集團聯合主辦,中國互聯網發(fā)展基金會支持。中央網信辦、國家文物局、人民日報社、中央新聞單位、中央重點新聞網站、地方網信辦和文物局、商業(yè)網站等單位有關負責同志,及陜西方面有關負責同志、主要商業(yè)網站平臺、網民代表約200余人參加啟動儀式?;顒悠陂g還舉辦了“擔負新時代文化使命 激活中華文明新活力”主題分享會。
北疆新聞:內蒙古自治區(qū)重點新聞網站(客戶端),內蒙古出版集團新華報業(yè)中心旗下國家互聯網新聞信息采編發(fā)布服務一類資質網站(客戶端)。
北疆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來源:北疆新聞”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版權均屬北疆新聞所有,轉載時必須注明“來源:北疆新聞”,并附上原文鏈接。
二、凡來源非北疆新聞的新聞(作品)只代表本網傳播該消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見網后30日內進行,聯系郵箱:bjwmaster@163.com。
版權聲明:北疆新聞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5648148811蒙ICP備16001043號-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聞網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5120200009-1蒙公網安備: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