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團潔白蓬松的羊毛,在阿拉騰圖雅手中被扭成一個小球并扎緊,然后用帶倒刺的長針不停扎,直到它固定成型,小羊的身體就做成了。隨后,她還要用不同顏色的羊毛制作羊頭和四只腳,以及一頂色彩艷麗的小帽子,這樣一只憨態(tài)可掬的小羊就做成了。
制作這樣的手工小羊,阿拉騰圖雅每天可獲得200多元收入,這對全職媽媽來說是個不錯的工作,她已經干了兩年多。阿拉騰圖雅工作的地方,是錫林郭勒盟正藍旗“巧手”手工藝培訓基地。在這里,有58名最小20多歲,最大69歲的當地牧民做兼職。
2024年12月,培訓基地創(chuàng)辦人希吉爾接到來自北京和上海的兩份訂單,定做1000只用羊毛制作的小羊。于是,希吉爾組織大家在10天內趕制出千只小羊。她們制作小羊的視頻,也意外走紅網絡,得到眾多網友的喜愛和點贊。
1月4日,記者來到培訓基地,七八名當地婦女正在制作牛、馬、羊、駱駝等手工玩偶。一團團羊毛用一根針就能變身成為形態(tài)各異、惟妙惟肖的小動物,讓人嘆為觀止。
希吉爾告訴記者,制作玩偶使用的羊毛全部產自當地,從清洗消毒到加工成原材料到手工制作成品,都是親自完成,純天然材質,純手工制作。據他介紹,目前在基地制作手工的牧民,有陪讀媽媽也有上了年紀的老人,還有兩名殘疾人。經過培訓,她們很快就能掌握制作方法,這種計件工作很受歡迎。近兩年來,來自全國各地和馬來西亞、日本等海外的訂單越來越多,基地吸收的學員也增加不少。希吉爾把她們稱為“學員”,是因為都曾在他舉辦的培訓班里學習過。
希吉爾是錫林郭勒盟正藍旗寶紹岱蘇木牧民,看到家鄉(xiāng)牧區(qū)的羊毛和羊皮沒有人收,從小熱愛繪畫和制作手工的他萌生了辦培訓班教當地人用羊毛羊皮制作手工藝品的念頭。2016年首期培訓班順利舉辦,截至目前已有2000多名當地人參加培訓。教會了手藝,希吉爾又組織大家創(chuàng)作,并通過參加展會、網絡宣傳等方式推介產品。
2019年,希吉爾開始著手創(chuàng)辦企業(yè),經過5年的發(fā)展,已經拓展到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文物文化遺址保護、工藝美術品制作銷售、數字文化創(chuàng)意技術及文創(chuàng)產品設計推廣、文化場館管理服務、文化活動培訓服務等多個領域。目前已獲得國家專利證書3項,版權證書25項,中國特色旅游商品大賽銅獎1項,入圍獎2項。其中,氈毛技藝系列產品、金蓮花系列文創(chuàng)產品、沙嘎開發(fā)智力游戲產品成功入選全區(qū)《我和草原有個約定》文旅商品名單。
隨著正藍旗旅游和節(jié)慶活動越來越火熱,希吉爾的訂單也越來越多。希吉爾說,如今慕名來學手藝的人也多起來,希望能幫助更多人學會這些技藝,這是雙贏的公益事業(yè),既能讓當地人增加收入,也能推介家鄉(xiāng)的民俗和文化。(首席記者 查 娜)
北疆新聞:內蒙古自治區(qū)重點新聞網站(客戶端),內蒙古出版集團新華報業(yè)中心旗下國家互聯網新聞信息采編發(fā)布服務一類資質網站(客戶端)。
北疆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來源:北疆新聞”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版權均屬北疆新聞所有,轉載時必須注明“來源:北疆新聞”,并附上原文鏈接。
二、凡來源非北疆新聞的新聞(作品)只代表本網傳播該消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見網后30日內進行,聯系郵箱:bjwmaster@163.com。
版權聲明:北疆新聞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5648148811蒙ICP備16001043號-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聞網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5120200009-1蒙公網安備: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