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呼和浩特12月8日電(新華社記者趙澤輝)內蒙古在國家對外開放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明確提出把國家向北開放重要橋頭堡打造得巍然、蓬勃。記者從內蒙古自治區(qū)商務廳獲悉,截至12月8日,內蒙古2023年口岸貨運量達到10006.8萬噸,歷史上首次突破億噸。其中,鐵路運輸完成貨運量3575.8萬噸,公路運輸完成6431萬噸。
內蒙古毗鄰俄蒙兩國,邊境線長達4200多公里,有14個陸路口岸,承擔著90%以上的中蒙陸路運輸和65%以上的中俄陸路運輸任務。二連浩特、滿洲里分別是中歐班列中通道和東通道進出境重要口岸。
內蒙古口岸管理辦公室副主任曹俊培介紹,“十四五”以來,內蒙古重點支持滿洲里口岸和二連浩特口岸等綜合樞紐口岸基礎設施、配套設施建設和智能化改造,加快推進甘其毛都、策克、滿都拉口岸等重點專業(yè)口岸擴能改造,為口岸通關過貨、提升貨運量提供可靠保障。
2023年10月18日在二連浩特鐵路口岸拍攝的中歐班列貨運吊裝作業(yè)現場。新華社發(fā)(郭鵬杰 攝)
在二連浩特鐵路口岸裝卸區(qū),各色集裝箱整齊排列,工作人員操作巨大的龍門吊忙碌有序地開展換裝作業(yè)。隨著國際班列運輸需求快速增長,口岸換裝通關能力日趨緊張。中國鐵路呼和浩特局集團有限公司工作人員謝昆介紹,2022年二連浩特鐵路口岸完成擴能改造,寬準軌接發(fā)列車線路增加至30條,接運能力可提升20%。
中歐班列為內蒙古外貿貨運量增長提供了巨大助力。據統(tǒng)計,目前過境滿洲里中歐班列線路57條,過境二連浩特中歐班列線路63條,兩口岸的過境班列數約占全國總數的40%,為國家經濟通道建設作出重大貢獻。2023年前11月,內蒙古過境班列達到7708列,同比增長14.8%。
為保證中歐班列順暢通行,內蒙古一方面對滿洲里和二連浩特鐵路口岸現有設施設備進行升級和智能化改造,另一方面,海關部門不斷推動通關作業(yè)數字化、網絡化、信息化,同時精簡多項紙質單證,推動班列通關手續(xù)向線上化、數字化邁進,不斷提升中歐班列通關效率。
2023年9月20日拍攝的滿洲里站貨運車間集裝箱場內、換裝完畢的一列中歐班列。新華社記者李志鵬 攝
10年前,滿洲里站海關查驗二科副科長王源見證了經滿洲里口岸駛出國門的首列中歐班列“蘇滿歐”班列。王源說,當時監(jiān)管中歐班列的手段比較單一,很多數據需要從企業(yè)、起運地海關了解,查驗時關員得登車核驗。
“現在我的工作更多依靠信息化手段。”王源說,如今關員不需要在火車上爬上爬下,可以在作業(yè)終端實時查看被查驗貨物的信息,并且鐵路部門傳輸的運輸工具及艙單信息可以實現自動處理,作業(yè)時間由原來的近6小時縮短至5分鐘。
這是2023年1月25日拍攝的內蒙古甘其毛都口岸。新華社記者李云平 攝
在中蒙兩國間貨運量最大的公路口岸——甘其毛都口岸,甘其毛都出入境邊防檢查站工作人員仔細檢查車輛、核對駕駛員信息后,數輛滿載蒙古國煤炭、銅精粉的貨車依次入關。
近年來,甘其毛都口岸出入境邊防檢查站不斷優(yōu)化流程,確保邊檢環(huán)節(jié)即到即查即放,全力提升口岸通關效能,使車輛檢查時間壓縮25%以上,日均出入境車輛增加至2200余輛次,通關流量提升30%。
在甘其毛都口岸,多輛無人駕駛的橘紅色AGV(自動導引運輸車)裝載著進口煤炭集裝箱,沿著指定路線有序行進。目前,甘其毛都口岸30臺AGV日均跨境運輸煤炭1.1萬噸,已累計進口煤炭260多萬噸。在維持口岸現行布局前提下,通過科技賦能,促進跨境運輸綠色、智能化發(fā)展,進一步提升過貨能力。
北疆新聞:內蒙古自治區(qū)重點新聞網站(客戶端),內蒙古出版集團新華報業(yè)中心旗下國家互聯網新聞信息采編發(fā)布服務一類資質網站(客戶端)。
北疆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來源:北疆新聞”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版權均屬北疆新聞所有,轉載時必須注明“來源:北疆新聞”,并附上原文鏈接。
二、凡來源非北疆新聞的新聞(作品)只代表本網傳播該消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見網后30日內進行,聯系郵箱:bjwmaster@163.com。
版權聲明:北疆新聞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5648148811蒙ICP備16001043號-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聞網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5120200009-1蒙公網安備: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