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陽秦長城康圖溝段 記者 張楊攝影
□北疆新聞記者 張偉
“文旅融合是長城保護和利用的重要形式”“固陽秦長城是中國歷史上秦漢長城的典型代表”“秦長城的規(guī)模、壯觀程度在世界建筑史上都是獨樹一幟的”“秦長城和漢長城,這兩把亮劍一定要亮出來”…………8月6日至7日,來自全國和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的60余名長城專家學者,齊聚固陽,共同“行走秦長城”,共話長城文化傳承與保護。
讓文化好玩,讓旅游有文化
“到固陽有回家的感覺,特別期待能為地方的文化保護做點工作?!?/p>
中國長城學會副會長、中國旅游協(xié)會長城分會會長、著名長城專家董耀會,作為固陽秦長城的鐵桿擁躉開門見山——“我特別期望把固陽秦長城打造成一條國家文化步道,使它成為徒步行走的一個旅游目的地?!?/p>
在董耀會的眼中,“行走秦長城”這樣的方式,非常有意義。
“首先,要讓文化好玩,‘行走秦長城’就是讓文化好玩?!倍珪J為,固陽秦長城擁有特別美的環(huán)境,特別好的長城,“我們把它打造成第一條長城國家文化步道,不用搞工程,不用搞建設,修長城走出來的路就特別好。做好標識和導覽系統(tǒng),然后聯(lián)系國家體育總局,向全國推徒步賽事。”
“我們一定要把它做得好玩兒,你只有做得好玩兒,才會有游人來,有游人來才會有消費。”董耀會建議,把長城沿線農(nóng)村的餐飲提升起來,做成山地人家或者長城人家,讓游客在不同的村莊,都能吃上不同的農(nóng)村特色飲食,讓游客有不同的文化感受。同時,讓村里能說愛說的村民,用他們的語言表達方式,把長城故事講給游客聽,讓游客感受長城文化,回去之后會主動替你作宣傳。
作為長期致力于長城研究、保護、宣傳等工作的董耀會,曾于1984年至1985年,歷時508天從山海關到達嘉峪關,完成明長城首次徒步考察,引起業(yè)界廣泛關注。2008年,董耀會又歷時16天,行程170多公里,對固陽秦長城進行考察,獲得大量秦長城研究重要資料。
“八達嶺長城一年有一千多萬人次旅游,但有多少人是帶著文化感受走的?是游人不需要文化嗎?不是的,是我們景區(qū)沒有給游人提供文化需求?!倍珪J為,除了要讓文化好玩兒,還要讓旅游有文化,把旅游做實,把故事講好,實現(xiàn)文旅融合發(fā)展?!拔穆萌诤?,實際上就是解決如何保護長城,如何向公眾展示和闡釋長城文化等問題的方式之一?!倍珪f。
固陽秦長城康圖溝段 記者 張楊攝影
秦漢長城兩把劍都要亮出來
在此間參加“行走秦長城”系列活動的天津大學建筑學院教授李嚴,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漢長城和秦長城都很重要。漢長城和固陽秦長城相比,保存沒那么好,可視度也沒那么好,但它蒼茫的大地景觀,也值得游客去看。
漢長城和秦長城不太一樣,漢長城所處的環(huán)境比較艱苦,基本沒有什么信號,可以組織高端的考察,比如稍微帶點探險性質(zhì)的。漢長城的地貌跟秦長城完全不一樣。李嚴認為,蒙恬、衛(wèi)青、霍去病給世人留下的長城遺產(chǎn),是一筆非常珍貴的財富,沒有之一,絕對是最珍貴的?!八晕医ㄗh,如果我們想做點事情的話,漢長城跟固陽秦長城,兩把亮劍一定都要亮出來。如果我們做得早的話,會超越很多地段?!?/p>
李嚴認為,長城的價值一定要挖掘出來,不要浮于表面?,F(xiàn)在觀眾的認知已經(jīng)超越了表面的層次了,任何表面的語言都無法打動他,他們需要更多的給養(yǎng)。
“我希望我們能通過最基礎的研究,比較全面地挖掘,用最直觀的方式告知游客,當游客走到某個地段的時候,知道這個地段在整個長城防御體系里起到什么作用?!崩顕勒f,古人的長城系統(tǒng)做得非常偉大,我們今人都沒有完全理解?!八倪z產(chǎn)價值超越了任何一個單體,它的尺度太大了,但是我們沒有向游客傳達這方面的信息。我們希望能夠給游客提供更多關于遺產(chǎn)的價值,讓游客在這個地段,了解到他該了解的東西。”
固陽秦長城天盛成段 記者 張楊攝影
潤物無聲講述長城與中國人的故事
“長城文化具有很強的包容性、適應性,從差異中尋求共享性的文化價值,方可既彰顯中華文化特質(zhì)、又得到廣泛的接受和認同。”燕山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陳玉認為,長城作為國家重點塑造的文化標志,其文物實體保護修繕和基礎設施配套建設的全面展開,提升長城文化話語影響力的研究明顯滯后。
陳玉通過一項網(wǎng)絡短視頻平臺調(diào)查分析,認為長城的歷史文化內(nèi)涵還沒有立體地、大眾化地走向年輕人,對長城看不懂、看不全,認為長城不好看、不好玩的問題十分突出,因此長城并沒有在當代年輕人的生活中活起來、火起來。
陳玉建議,要鼓勵培育有文化情懷、有影響力的青年大V,創(chuàng)作內(nèi)容,帶動營銷,利用多元載體,帶動同齡群體互動起來,去親近長城,而不僅僅是去觀看、去驚嘆,發(fā)揮粉絲的正向作用,潤物無聲地講述長城與中國人的故事。這樣做,長城就不會僅僅被年輕人視為歷史記憶而敬而遠之。
空中俯瞰秦長城 記者 張楊攝影
秦直道的起點或已越過陰山
包頭著名地方歷史文化學者方金良通過多年的考察研究,認為秦直道的起點,與固陽秦長城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方金良通過對《史記·秦始皇本紀》《史記·蒙恬列傳》等史料的研究,認為蒙恬率大軍修筑了秦長城后,在始九原由北向南修筑了秦直道,秦九原郡轄域北至固陽秦長城。因此,無論把九原理解為郡治所在即現(xiàn)在的麻池古城,還是把九原理解為秦九原郡區(qū)域,秦直道的起點均已越過陰山。
通過進一步研究,方金良認為,無論秦漢,昆獨侖溝谷都是當年重要的交通要道,也是秦直道的重要段落?!袄ザ紒鰷夏峡谟汹w長城經(jīng)過,溝中間還有一條當路塞,溝谷中有5座障城協(xié)同防護這段古道,固守著陰山山脈這座天然屏障和陰山古道的暢通?!?/p>
為了尋找秦直道最北端起點,近年來,方金良進行了艱苦的探尋。經(jīng)過多年的考察研究,綜合分析,方金良認為,秦直道的起始點與固陽趙碾房障城、賬房灣障城、三份子障城密切關聯(lián),極有可能是秦直道北段的三個點。
秦長城帶來的歷史厚重感十分難得
包頭職業(yè)技術學院人文與藝術設計系副教授張行健認為,秦長城帶來的歷史厚重感十分難得。秦長城的規(guī)模、壯觀程度在世界建筑史上都可說是獨樹一幟的,它代表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是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秦長城雖然是擴建而成,但其建設模式卻得到后世的屢次模仿,堪稱經(jīng)典。秦長城建設早于明長城一千多年,其建筑材料多是碎石壘砌而成,卻經(jīng)久不倒,足見其建筑質(zhì)量得到了嚴格的把控。秦長城后世影響巨大,具有深邃的文化穿透力,最直接的影響是減少了戰(zhàn)爭,推動了歷史的進步與發(fā)展。
張行健認為,秦長城的歷史底蘊深厚。它的出現(xiàn)與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大統(tǒng)一直接相關,其歷史意義重大。秦王朝的統(tǒng)一是當時先進生產(chǎn)力的快速發(fā)展才取得的成就,代表了當時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
長城的歷史是一部以長城墻體為核心的區(qū)域社會史
“長城的歷史是一部以長城墻體為核心的區(qū)域社會史,是農(nóng)牧文化交融史,更是一部中國多民族的關系史?!眱?nèi)蒙古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副所長、副研究員、歷史學博士翟禹認為,相對于整個中國歷史來說,長城歷史是地方史,是構成中國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正因為有了這樣一部“長城史”,才使得中華民族的歷史多姿多彩、內(nèi)涵豐富、文化多元卻又具有極強的凝聚力、向心力,典型地展現(xiàn)了多元一體、共生共榮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深刻內(nèi)涵。
翟禹認為,中華長城文化是展現(xiàn)中華文化、中國精神最典型的一個價值符號和文化產(chǎn)品,應該予以大力弘揚。(完)
北疆新聞: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重點新聞網(wǎng)站(客戶端),內(nèi)蒙古出版集團新華報業(yè)中心旗下國家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采編發(fā)布服務一類資質(zhì)網(wǎng)站(客戶端)。
北疆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來源:北疆新聞”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版權均屬北疆新聞所有,轉載時必須注明“來源:北疆新聞”,并附上原文鏈接。
二、凡來源非北疆新聞的新聞(作品)只代表本網(wǎng)傳播該消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
如因作品內(nèi)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wǎng)聯(lián)系的,請在見網(wǎng)后30日內(nèi)進行,聯(lián)系郵箱:bjwmaster@163.com。
版權聲明:北疆新聞版權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5648148811蒙ICP備16001043號-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聞網(wǎng)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5120200009-1蒙公網(wǎng)安備: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