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旭昌家的小院里,孩子們和大人在做游戲。顧旭昌攝
陳靜(左一)一家在公園里看書。受訪者供圖
韓淑秀(右)和薛奎在巡邊路上休息。盧鴻雁攝
倪伯蒼(左二)和陳玉蘭(左三)在向村民發(fā)放法規(guī)宣傳單。受訪者供圖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不論時代發(fā)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fā)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shè),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
數(shù)據(jù)顯示,我國目前有4億多家庭。家庭家教家風建設(shè)既是家事,也是國事,家庭和睦、家教良好、家風端正,子女才能健康成長,社會才能健康發(fā)展。近年來,在各地區(qū)各部門推動下,我國家庭家教家風建設(shè)取得豐碩成果,愛國愛家、相親相愛、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會主義家庭文明新風尚落地生根。在5月15日國際家庭日來臨之際,讓我們走近4個家庭,了解他們傳承好家教、培育好家風的故事。
——編 者
顧旭昌家庭五代同堂相親相愛
“親人經(jīng)常聚在一起很幸?!?/strong>
一場小雨過后,樹上的葉子綠得透亮。云南省魯?shù)榭h一戶人家的院子里,紅色、粉色的玫瑰競相綻放。隨著一聲“開飯嘍”,顧旭昌一大家子人取碗拿筷,不一會兒,桌上的很多菜就見了底……
“五一”假期,小院里聚了70多口人?!坝H人經(jīng)常聚在一起很幸福,大家一起吃飯聊天,氛圍特別好。”顧旭昌說,“過年的時候人更多呢!”
顧旭昌是家中的第二代,一大家子五代同堂,有28個小家庭、100多口人?!霸奂疫@么多人,能不能辦個‘年會’?”2009年,在顧旭昌侄子顧午淋的提議下,一大家子大年初二開了第一次“家庭年會”,除了吃團圓飯,各個小家庭還要表演節(jié)目。
小院從前是顧旭昌的父輩居住,土瓦房雖然破舊,但承載了許多人的回憶?!案赣H是小學教師,我們小時候,他把房子外墻當黑板,教我們讀書識字。”顧旭昌說,重視教育是父輩傳承下來的好家風。
第一次“家庭年會”就在小院的水泥地上舉行,大家圍著院墻坐一圈看表演。2019年,顧旭昌三兄弟出資翻新了小院,蓋起4層小樓,“家庭年會”則搬進了客廳。
“家庭年會”上還評選出“優(yōu)秀家人”,設(shè)置了一些獎項?!拔覀兊脑u選儀式感滿滿,還有頒獎詞……”顧旭昌說,“我們希望以這些活動為載體,讓好家風代代傳承?!?/p>
去年暑假,大家又想出了個“開辦訓練營”的點子。孩子們不僅要在小院里完成課業(yè),還學著包餃子、炒菜、洗衣服。顧旭昌的侄女顧俊敏說:“從‘訓練營’回來后,兒子自理能力更強了,不僅自覺讀書、寫作業(yè),還會幫家長做家務?!?/p>
“老有慈心,小有孝心;心存善念,儉以養(yǎng)德……”屋里,一幅毛筆寫就的家訓掛在墻上。屋外,小院里搖起跳繩,大人小孩齊上陣,滿是歡聲笑語……
陳靜家庭在書香中共同成長
“閱讀是陪伴孩子最好的方式”
“開始看書啦!”晚上9點,陳靜做完家務,招呼丈夫賀瑋杰和兩個女兒到書架上各自取書,在客廳圍坐在一起,閱讀分享。這樣的親子時光,在重慶市榮昌區(qū)市民陳靜家已是尋常。兩個80后帶著兩個10后,每周一次家庭閱讀分享會,每年一份家庭心愿書單……一家人在書香中共同成長。
夫妻倆的臥室里放著一個落地的三門大書柜,孩子們床頭則擺著裝書的竹編筐。“可以將近期看的書籍放在里面,睡覺前看看。”陳靜說,家里的茶幾、餐桌上也都有書,想看時就能隨手翻閱。
“閱讀是陪伴孩子最好的方式?!标愳o介紹,他們注重采用有趣的方式,提高孩子們的閱讀興趣。周末晚上,夫妻倆經(jīng)常組織“家庭詩詞大會”,兩人為一組“賽詩”,一組說唐詩題目,另一組背誦對應的詩句。
還有一次,一家四口扮演繪本《猜猜我有多愛你》中的角色。“平時我們都不大好意思表達愛意,但那次,大家沉浸其中,互相表達感情,關(guān)系更融洽了?!标愳o說。
這幾年,陳靜和賀瑋杰一有時間就帶著兩個孩子出去走一走,一睹書中提到的大美河山和人文勝景。
書里提到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引起了孩子們的興趣。不過,在出門前,陳靜給孩子們布置了“作業(yè)”:為什么要修建都江堰?都江堰的原理是怎樣的?李冰父子做了哪些工作?……做好“預習”,孩子們在參觀時感觸更深了,回家后閱讀的興趣也更濃了。
去年,一家人在北京游覽了長城、故宮,還觀看了升旗儀式,孩子們的激動之情溢于言表。回家后,夫妻倆“趁熱打鐵”,買了一些歷史類書籍,讓孩子們進一步了解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
從2020年開始,陳靜和賀瑋杰定期舉辦家庭教育公益分享活動,還在小區(qū)內(nèi)組織小型閱讀分享沙龍,與鄰居們交流閱讀經(jīng)驗,推薦、交換書籍?!拔覀兿胱寱泔h得更遠,讓更多家庭享受到讀書的樂趣?!标愳o說。
韓淑秀家庭巡邊五十余載
“我們懂得有國才有家”
這一天,韓淑秀帶上法規(guī)宣傳單,和老伴薛奎一起步行向東,一直走到一條黃沙土道前……夫妻倆是黑龍江省東寧市三岔口鎮(zhèn)東大川村村民,也是當?shù)氐淖o邊員。這條蜿蜒向前的巡邊路,見證了老兩口50多年從青絲到白發(fā)的溫暖相守。
1971年,23歲的薛奎迎娶了19歲的山東姑娘韓淑秀,雖然生活條件艱苦,但夫妻倆始終互相扶持。薛奎有胃病,有時疼起來干不了活,韓淑秀就給丈夫做面片湯養(yǎng)胃。那時,面粉稀缺,她自己都舍不得吃上一口。薛奎不善表達,卻有著自己的感情表達方式,去地里干活時發(fā)現(xiàn)山葡萄和山梨,就采回來帶給妻子。
“太深奧的道理咱講不出來,但我們懂得有國才有家。”韓淑秀說,剛嫁過來時,當?shù)孛窬蛩麄兲岢鰠f(xié)助守邊護邊的建議,夫妻倆沒有猶豫便答應了下來。
夏季蚊蟲多,冬季風雪大,夫妻倆在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之余與民警一起宣傳邊境法規(guī)、制止非法狩獵、修復破損設(shè)施……53年中,他們巡邊超10萬公里。
在大女兒薛紅蘭的記憶中,母親忙碌的身影有時在巡邊路上,有時在做飯的鍋臺旁。駐勤民警吃飯時間不固定,韓淑秀總是隨時為他們燒火做飯。夏天時,韓淑秀揮動鍋鏟汗?jié)褚卤车漠嬅妫钌畹亓粼诹搜t蘭的腦海中。
又是一個平常的日子,依舊是那條黃沙土道,夫妻倆身邊多了一個人陪伴。三兒子薛連軍經(jīng)常在工作之余陪父母一起巡邊。在韓淑秀和薛奎的言傳身教下,子女們也都樂于助人,經(jīng)常力所能及地做好事。有一次,二兒子薛連剛在回家途中遇到因車禍受傷的村民,他主動攔車把村民送往醫(yī)院,直到傷者轉(zhuǎn)危為安才悄然離開;冬季山路結(jié)冰行車困難,薛連軍就在路面拋撒細沙或爐灰渣,防止過往車輛打滑……“父母從小就教導我們要講奉獻、有愛心,我們要把這個好家風傳承下去?!毖B軍說。
倪伯蒼家庭堅持為村民服務10多年
“只要鄉(xiāng)親們有需要,我們愿意做更多”
來到江蘇省啟東市海復鎮(zhèn)廟基村網(wǎng)格員倪伯蒼的家,遠遠看去,這排平房并不顯眼,但走近一看,卻讓人眼前一亮。
屋前有一排宣傳欄,除了3間自住房,其余房間都被改建成公共活動空間。東邊第二間是“家庭普法站”,陳列著相關(guān)報刊書籍;南邊3間是網(wǎng)格活動室等,里面有電腦、電視機、放映機和會議桌椅……
2012年,啟東市實行網(wǎng)格化管理,村民倪伯蒼成了一名網(wǎng)格員。小到修水龍頭、換燈泡,大到打官司、建房子,他有求必應。
一開始,老伴陳玉蘭有些埋怨:“家里的事都顧不上了?!庇谑?,倪伯蒼每天早早地起來做家務、干農(nóng)活,忙完了再去忙村里的事。
“老倪真了不起!”倪伯蒼的努力贏得了村民的認可,也得到了陳玉蘭的支持。晚上回家后,倪伯蒼便將一天的工作記錄下來。陳玉蘭默默地幫丈夫調(diào)整臺燈,倒一杯水。在陳玉蘭的陪伴下,倪伯蒼記下了49本共120余萬字的“民情日記”。
漸漸地,陳玉蘭也參與到倪伯蒼的工作中。有一次,一戶人家鬧矛盾,陳玉蘭負責做婆婆和兒媳婦的工作,倪伯蒼負責做兒子的工作。“她以情動人,我則講道理,我們倆相互配合?!蹦卟n笑著說。
調(diào)解工作難免遇到誤解,但他們從不計較。有一年除夕,一戶村民因為不滿調(diào)解結(jié)果,找上門來。這件事讓倪伯蒼感到很愧疚,陳玉蘭安慰他說:“一點小波折,別放在心上?!?/p>
10多年來,夫妻倆先后為村民排憂解難1200多次,成功調(diào)解矛盾糾紛1000多件。村民們親切地稱呼他們“倪家伯”“倪家媽媽”。“只要鄉(xiāng)親們有需要,我們愿意做更多?!蹦卟n說。
《 人民日報 》( 2024年05月14日 06 版)
北疆新聞: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重點新聞網(wǎng)站(客戶端),內(nèi)蒙古出版集團新華報業(yè)中心旗下國家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采編發(fā)布服務一類資質(zhì)網(wǎng)站(客戶端)。
北疆新聞版權(quán)與免責聲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來源:北疆新聞”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版權(quán)均屬北疆新聞所有,轉(zhuǎn)載時必須注明“來源:北疆新聞”,并附上原文鏈接。
二、凡來源非北疆新聞的新聞(作品)只代表本網(wǎng)傳播該消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
如因作品內(nèi)容、版權(quán)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wǎng)聯(lián)系的,請在見網(wǎng)后30日內(nèi)進行,聯(lián)系郵箱:bjwmaster@163.com。
版權(quán)聲明:北疆新聞版權(quán)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5648148811蒙ICP備16001043號-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聞網(wǎng)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5120200009-1蒙公網(wǎng)安備: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