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住宅是電動自行車火災的高發(fā)場所。根據(jù)應急管理部2021年發(fā)布實施的《高層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規(guī)定》,高層建筑的公共門廳、疏散走道、樓梯間、安全出口等場所,都禁止電動自行車停放或充電等行為。那為什么車主們執(zhí)意要“推車入戶”?為什么要入戶充電?
前不久記者也在全國各地走訪發(fā)現(xiàn),居民將電動自行車或是電池違規(guī)帶入室內充電的現(xiàn)象依然多見。記者了解到,公共充電設施不足,是居民用車時遇到的主要痛點。
公共充電設施不足是主要痛點
在天津某老舊小區(qū),記者看到,居民將電動自行車隨意擺放在樓道內,或是推入電梯的情況較為普遍。有居民雖然將車停在了樓外,但為圖方便,仍將電池拆卸后帶回家充電。
在北京豐臺區(qū)某社區(qū),記者看到雖然居民樓旁已設置了便民的公共充電設施,并以醒目標語提醒電動自行車“不進樓 不入戶”,但有居民依然對此視而不見。
在廣州荔灣區(qū)東沙街某社區(qū),也有一些居民在明知有風險的情況下,依然將電動自行車推入家中充電。
在附近社區(qū)的街心公園,盡管也提供了十余個充電口的公共充電區(qū),但記者走訪時,卻沒看到有一輛電動自行車在這里充電。除了要多花錢,居民稱有時想要使用,已經找不到空位,甚至一些非充電的車輛,也常停進棚內占據(jù)位置。
對于居民反映的安全隱患及公共充電設施不足等問題。當?shù)厣鐓^(qū)居委工作人員表示,對于違規(guī)充電行為,他們在日常巡查時會盡量勸導。至于擴建公共充電設施,除了要考慮防盜防火等安全因素,還面臨著老舊社區(qū)場地有限、選址無法跟居民樓拉開距離等問題,目前推進困難。
車主不重視電動自行車用電安全
記者了解到,除了以上片子提到的居民遇到的諸多用車痛點問題,還有一個方面,就是很多車主對電動自行車電池用電安全缺乏足夠重視,對電池質量認識不足。根據(jù)國家消防救援局的統(tǒng)計分析,電動自行車火災的主要原因包括電池過充、電池單體故障、電氣線路短路等情況??梢?,電池質量尤為關鍵。尤其使用時間較長的老舊電池和改裝電池,更是存在不小的安全隱患。因此,電池方面檢驗人員也做了相關試驗。
為檢驗一塊舊電池和新電池的充電安全系數(shù)差異,檢驗人員首先對一塊常見的電動車鋰電池進行拆解,可以看到電池內部實際上是由10個電池單元組成。隨后,檢驗人員將兩塊分別拆解過的新電池和使用較長時間的舊電池,同時放入實驗箱,在固定溫度和同等條件下進行充電試驗。
電池測試高級工程師 李召陽:這個橘色曲線是老化電池的溫度變化,藍色曲線是新電池溫度變化??梢钥吹?,老化電池溫度在充電時明顯比新鮮電池上升要快,平均要高1℃~2℃。
檢驗人員又模擬電池日常使用中可能遇到的碰撞,進行壓力試驗??梢钥吹剑艿綌D壓的電池先是出現(xiàn)明顯的內部碎裂聲,再突然迸裂。緊接著有煙霧從電池內部躥出,隨即爆炸起火。
廣州市電動自行車行業(yè)協(xié)會執(zhí)行會長 黃煥杰:一些火災案例我們也參與了調查,發(fā)現(xiàn)出問題的主要都是一些小品牌電池,或者是一些“三無”產品的電池,舊電池翻新的,重新再組裝的這一類電池。
業(yè)內人士提醒,電池過充可能會導致電池性能下降,縮短電池壽命甚至損壞電池留下隱患。車主除了養(yǎng)成良好的使用習慣外,在購買電動自行車電池時,一定要選擇正規(guī)廠家。即使是新電池,在使用半年到兩年時間內,也應進行一次檢查或者更換。
電動自行車入戶引發(fā)火災 網友怎么說
面對電動自行車引發(fā)的火災,很多網友在網上留言表示擔憂。戳視頻,看看網友怎么說。
各地積極探索“疏”“堵”結合經驗做法
根據(jù)中國自行車協(xié)會數(shù)據(jù),截至2022年末,我國兩輪電動自行車保有量已達3.5億輛,相當于每4人就擁有1輛電動自行車。隨著電動自行車的普及和事故多發(fā),也對城市原有秩序和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和要求。
專家表示,有關部門除了從立法層面,完善相關場所電動自行車停放充電的法規(guī)標準外,更重要的是應積極探索“疏”“堵”結合的經驗做法。
在蘇州,當?shù)蒯槍﹄妱幼孕熊嚿a、銷售、停放、充電、管理等各個環(huán)節(jié),明確了政府、職能部門和社會主體法定職責要求。同時,在有條件的小區(qū)配套完善人防技防措施,配置24小時遠程視頻監(jiān)控裝置和獨立式感煙火災探測器。
某社區(qū)工作人員 沈秋寧:我們還為居民采購了“三防”保險,所謂三防就是防火、防盜、防損失。如果我們的車輛在使用充電設施的過程中被偷了,或是其他原因有損失,我們走保險最高可以給予2000元一臺的補貼。
在北京豐臺區(qū),當?shù)叵啦块T正積極推動轄區(qū)街道和物業(yè)單位,在本社區(qū)加裝智能梯控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借助在電梯箱內安裝的智能攝像頭,以“算法識別+聲光報警”的方式,精準管控電動自行車和電池“乘梯上樓”。
在推進電動自行車充電設施建設方面,北京市還計劃在已建成的95萬個公共充電接口的基礎上,于2024年再新建20萬個,解決車主充電痛點。
北疆新聞:內蒙古自治區(qū)重點新聞網站(客戶端),內蒙古出版集團新華報業(yè)中心旗下國家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采編發(fā)布服務一類資質網站(客戶端)。
北疆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來源:北疆新聞”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版權均屬北疆新聞所有,轉載時必須注明“來源:北疆新聞”,并附上原文鏈接。
二、凡來源非北疆新聞的新聞(作品)只代表本網傳播該消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請在見網后30日內進行,聯(lián)系郵箱:bjwmaster@163.com。
版權聲明:北疆新聞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5648148811蒙ICP備16001043號-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聞網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5120200009-1蒙公網安備: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