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張守坤
今年1月2日,山東濰坊的李先生在某二手交易平臺購買了一臺筆記本電腦,平臺出示的質檢報告顯示所有功能完好,屏幕也無任何問題和劃痕??衫钕壬盏缴唐泛髤s發(fā)現,電腦屏幕上有一道較為明顯的劃痕,揚聲器也有問題,和官方檢測報告結果明顯不一致。
1月4日,因為人在外地,沒法親自驗車,江蘇鎮(zhèn)江的盧先生便在某二手車交易平臺下單檢測一輛二手車,檢測報告顯示車輛整體沒問題,外觀有5處劃痕,并附上了照片??珊髞硖彳嚂r,盧先生發(fā)現除了檢測報告顯示的5處劃痕外,車門上還有3處很明顯的劃痕,保險杠上還有兩處較大面積的掉漆。
1月6日,湖南益陽的劉女士在某二手交易平臺花3300元買了一部二手手機,在商品詳情頁面,賣家介紹手機為自用,幾乎全新,沒有維修過,還上傳了機身細節(jié)圖片。結果她用了不到一個月就出現黑屏,拿去官方店檢測發(fā)現是維修過的翻新機。
……
在二手商品交易過程中,很多商品特別是價格較高的商品,往往都會進行檢測,通過檢測報告來確認質量。然而,《法治日報》記者近日調查發(fā)現,不管是二手交易平臺官方出具的檢測報告,還是個人上傳的第三方檢測報告,都存在大量問題,出現收到的商品情況與檢測報告不符,拿去檢測的同一樣商品有截然不同的檢測結果等。這不禁讓很多消費者吐槽:檢測報告到底還能不能相信?
二手交易市場的檢測報告如何保真?成為消費者關注的一大焦點。
檢測結果不準
與實物不相符
2023年7月,湖北武漢的嚴先生在某二手交易平臺買了副頭戴式耳機,官方出具的檢測報告顯示,該耳機九成新,無瑕疵,在下單前嚴先生還和客服確認過,客服承諾耳機所有情況都和檢測報告寫的一樣。
“可沒用幾天,聽筒里就經常出現雜音,用了不到一個月,耳機的麥克風就出了問題,我說話對方聽不見。向平臺投訴后也沒有得到任何解決。”嚴先生說,這種到處是暗傷的產品,平臺提供的檢測報告居然顯示一切功能正常,商品還掛著平臺推薦的旗號,這是明目張膽地欺騙消費者。
“在××(二手交易平臺)買東西真要謹慎?!比ツ?2月,江蘇常熟的季女士在二手交易平臺購買了一個相機鏡頭,賣家稱委托了該平臺檢測,檢測報告顯示,該鏡頭無維修無進水,沒有任何的劃痕磕碰。
“而且賣家對鏡頭質量也作出了承諾,我想著應該沒什么問題,于是就下單了。到手后發(fā)現是進水鏡頭,并且大修過。因為鏡頭內部有水漬,后螺絲還有扭過的痕跡,這和檢測報告結果完全不一樣,后來好不容易才把鏡頭退掉?!奔九空f。
檢測報告出問題,坑的不只是買家。
去年4月,福建泉州的盛先生因為換手機,就把之前從線下官方店購買的蘋果手機拿到某二手交易平臺轉賣。盡管手機用了一年半,但看上去還很新,性能也很不錯。在商品詳情頁面,盛先生提供了各種照片視頻證明手機沒有問題。
“有人想買,為了求保險,他選擇了平臺官方檢測機構,沒想到這一測就測出來好多問題。檢測報告顯示,我的手機機身劃痕和磕碰明顯,攝像頭拍照還有黑斑,512GB的內存還被檢測為128GB。對方看了這個報告肯定不愿意買了,還讓我把檢測的錢賠給他。”盛先生說,這檢測報告也太不正規(guī)太兒戲了。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教授、消費者保護法研究中心主任蘇號朋向記者介紹說,目前二手電商有兩種模式:C2C(個人對個人)及C2B2C(消費者到企業(yè),再到消費者)。C2C模式下,平臺只是促成交易,此類交易一般由民法典相關規(guī)定進行調整;而在C2B2C模式下,平臺先從個人處回收舊貨,再以平臺自營的方式賣給消費者,由此引發(fā)的消費糾紛可以適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若平臺在賣出商品或回收商品時出具虛假檢測報告,則構成消費欺詐,可能承擔的法律后果包括退貨、更換、修理、懲罰性賠償等?!碧K號朋說。
在購買商品前,很多消費者擔心自己買到的商品出問題,從而選擇二手交易平臺提供的檢測服務。如果因檢測報告出問題導致消費者受到損失,平臺是否應承擔相應責任?
北京中銀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索維華說,電子商務法規(guī)定,電子商務經營者銷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務,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造成他人損害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消費者購買商品前,選擇平臺質檢,并與平臺就質檢達成合意,可以基于此認定消費者與平臺之間達成了技術服務合同,如因檢測報告受損,消費者可以依據雙方達成的技術服務合同約定和民法典相關規(guī)定主張平臺承擔相關民事責任?!彼骶S華說。
檢測沒有標準
出現陰陽報告
1月22日,記者在某二手交易平臺花623元購買了一臺二手手機,檢測報告顯示該手機為九五成新,外觀/屏幕輕微劃痕,功能正常,套殼/貼膜后劃痕幾乎不可見。
在收到手機的第二天,記者拿著該手機到該平臺線下門店,提出賣了這臺手機。經店員簡單檢驗后指出,這臺手機有明顯使用痕跡,僅七八成新,通過在線估值回收價為381元?!澳阏嬉胭u的話,我這邊會再詳細檢測下手機的各項功能,如果都沒問題的話成交價應該和這差不多。”
也就是說,按照同一個平臺的標準,手機僅收到一天,也沒有使用,就從原來的九五成新變成了七八成新,價值縮水近四成。
該平臺有商品回收自測功能,記者自測時,將手機使用痕跡填寫為“輕微”,則預估回收價變?yōu)?85元。
隨后,記者又去了另外兩個不同品牌的二手商品回收線下店,對方給出的結論也不同:一個認為手機背面雖然能看出使用痕跡,整體保護還挺好,有九成新;另一家認為屏幕有些泛黃,使用痕跡輕微,有八成新。
記者體驗手機回收過程發(fā)現,某二手交易平臺的質檢工程師雖然用專業(yè)設備檢測,但其中有多個選項是由工程師主觀判斷,如屏幕外觀、邊框背板、聲音功能、機身彎曲情況等。記者了解到,“邊框背板”這一項最容易被挑刺,工程師總能在其中挑出細微的劃痕來壓價,是否有劃痕、劃痕有多嚴重,全憑工程師判斷。
這類情況也出現在二手車市場。據報道,今年4月,浙江寧波的二手車商郝先生自己收了一輛車,通過查博士檢測平臺做了一個檢測,鑒定為非事故車,然后他就很放心地把這輛車賣給了客戶。但是這位客戶買下這輛車之后,也通過查博士平臺做了一個測試,被鑒定為事故車,同一個平臺出現了兩個截然相反的結果。
甚至有平臺官方提供的檢測服務出的檢測報告,平臺自己都不予認可。
去年11月,上海市奉賢區(qū)的越彬開的二手網店收到了某平臺警告,說他發(fā)布了假冒偽劣產品,并扣除了平臺信用分。為了撤回處罰,越彬第一時間用另一個賬號把同一商品上架并購買,同時還下單并通過了平臺的官方檢測服務,官方給出的檢測結果是符合所賣品牌的工藝標準。
于是越彬用這份檢測報告去申訴,“可申訴不成立,客服告訴我說需要上傳發(fā)票,由品牌方開證明,或是補充明確具有CANS(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CMA(中國計量認證)等檢測機構出具的檢測報告。也就是說,平臺檢測報告根本不能拿來證明東西是真還是假。”
為何二手交易市場會出現如此多檢測報告差異大,甚至是陰陽檢測報告的現象?
蘇號朋說,近年來,隨著循環(huán)經濟的發(fā)展,二手電商行業(yè)迅速發(fā)展,為追求利潤最大化,甚至為了謀取不正當收益,有些二手電商平臺鋌而走險,不惜使用欺詐手段,為賣家出具虛假的檢測報告以提高產品吸引力,或者以低價回收產品,從而出現陰陽檢測報告現象。
“在線上交易中,買方只能通過賣方描述對物品進行大致的了解,存在嚴重的信息不對稱。尤其是在二手電子產品交易中,消費者對經營者提供的信息依賴度極高,而互聯網的信息不對稱性使消費者很難掌握和甄別經營者提供信息的真實性,消費者的弱勢地位更加突出?!碧K號朋說。
他指出,檢測報告是否真實、準確、全面地披露商品或者服務信息,直接影響到網絡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而平臺往往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在檢測報告中將不利的情形隱瞞或作虛假說明,這是最為常見也最具有欺騙性的行為。二手電商市場魚龍混雜,檢測平臺的資質與程序未受到嚴格核查,而買方對需要檢測的商品往往不具有相應知識,也給了一些商家和平臺可乘之機。
制定檢測標準
建立審核機制
記者在調查中發(fā)現,二手交易市場中的檢測報告十分混亂,出問題時是要求買家還是賣家出具檢測報告并不統一,有些檢測報告是商家自己上傳或者偽造的,甚至平臺自身出具的檢測報告也有不少問題。由此也產生很多消費者對檢測報告哪怕是官方檢測報告也不信任的情況。
如何保障和提升二手交易市場中檢測報告的公信力?
蘇號朋認為,檢測報告公信力需從事前與事后予以保障。法律應制定統一的標準,規(guī)定對不同類別商品進行檢測的主體應具備的資格條件,同時鼓勵建立權威檢測機構認證制度,確保這些機構具備資質和專業(yè)性,提高檢測報告的權威性和公信力。此外,法律還應設立相關的追究機制,鼓勵消費者對發(fā)現虛假檢測報告的行為進行舉報,并明確提供虛假檢測報告的應承擔法律責任,包括行政處罰和民事賠償等,以加強對不法商家的監(jiān)管。
“檢測標準的確定應由政府部門主導,以確保標準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同時,鼓勵專業(yè)行業(yè)協會、權威檢測機構等參與標準的制定,以確保標準的全面性和專業(yè)性。”蘇號朋說。
如何才能減少二手交易市場中的各種檢測亂象?
索維華建議,行政主管部門應當盡快出臺實施各類二手商品檢測的標準及方法,特別是對檢測的主體及檢測報告中帶有誤導性內容作出明確的禁止性規(guī)定,或建立二手物品檢測報告登記編碼制度,且一經登記不得更改,并不斷加大執(zhí)法監(jiān)察力度。
“就平臺而言,可以采用更先進的方法來提升檢測的準確性。如使用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技術來自動識別商品的磨損和損傷;規(guī)范檢測流程,對每個二手商品的檢測報告進行編號,方便查詢,避免篡改;積極回應消費者訴求,承擔相應的法律后果。”索維華說。
蘇號朋認為,應建立完善的平臺審核機制,對涉及虛假檢測報告的商家進行處罰,并公開違規(guī)商家名單,增加市場透明度。針對潛在的糾紛,平臺也應配套一整套的售后兜底服務,如第三方復檢、假一賠三等。同時,還要完善消費者維權機制,鼓勵消費者積極舉報虛假檢測報告,保存好相關證據材料。在發(fā)生糾紛后,及時通過調解、投訴、訴訟等方式依法維權。
北疆新聞:內蒙古自治區(qū)重點新聞網站(客戶端),內蒙古出版集團新華報業(yè)中心旗下國家互聯網新聞信息采編發(fā)布服務一類資質網站(客戶端)。
北疆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來源:北疆新聞”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版權均屬北疆新聞所有,轉載時必須注明“來源:北疆新聞”,并附上原文鏈接。
二、凡來源非北疆新聞的新聞(作品)只代表本網傳播該消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見網后30日內進行,聯系郵箱:bjwmaster@163.com。
版權聲明:北疆新聞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5648148811蒙ICP備16001043號-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聞網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5120200009-1蒙公網安備: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