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鄉(xiāng)村的綠水青山間品一杯茶,在郊外聽一場露天音樂會,去博物館的歷史文物里穿梭……入夏以來,我國各地加速旅游業(yè)提質升級,文旅融合故事不斷“上新”。觀演出、品民俗、享美食、游美景,游客的笑語歡聲串起炎炎夏日的生機與活力,傳遞出對“詩與遠方”的美好向往。
近年來,我國旅游市場持續(xù)升溫,帶動消費潛能不斷釋放,為國民經濟注入發(fā)展新動能。國家統(tǒng)計局此前發(fā)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5月份,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5237億元,同比增長4.1%;服務零售額同比增長7.9%,增速快于同期商品零售額4.4個百分點;其中,交通出行、旅游咨詢租賃等服務零售都保持了較快增長。
對此,分析人士表示,在假日出行比較活躍等因素推動下,我國文旅消費市場出游人次和出游花費同比有所增長。出行文旅的消費需求的增長較快,也帶動了餐飲收入的增長,我國經濟內生動能持續(xù)恢復,超大規(guī)模市場的消費潛力持續(xù)釋放。
今年夏天,各地紛紛“解鎖”消夏新模式,進一步激發(fā)文旅消費市場活力,為“夏日經濟”注入勃勃生機。在甘肅蘭州,“黃河之濱”成為了當地夏日休閑避暑的熱門目的地,天南海北的各地口音、筏子游船拉不完的八方客、人山人海的中山橋,讓游客沉浸式感受黃河文化的獨特魅力,南關民族風味一條街等多個夜市熱鬧非凡,地道小吃、特色烤串、各式飲品琳瑯滿目;在嘉峪關,討賴河畔上演大型音樂噴泉表演和水幕電影,燈光與湖水交相輝映,向游客展現“天下第一雄關”的文化色彩,成為當地炎炎夏日中的“清涼秘境”……
“高溫之下,文旅產業(yè)不斷推出夏日旅游新玩法、新業(yè)態(tài),山間避暑、冰水游樂等避暑游滿足了游客多元消費需求,正成為我國‘夏日經濟’新增長點?!倍辔粯I(yè)內人士表示,大眾火熱的出游熱情,反映了大家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越來越多的游客在“悅目”外,更追求“賞心”。豐富多元的夏季旅游業(yè)態(tài)滿足了游客們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將人們的心帶向更美的“詩和遠方”。
除了去河畔山間感受“清涼一夏”之外,今年夏天,打卡博物館“寶藏”文物、體驗特色傳統(tǒng)民俗等“文化游”備受歡迎,傳統(tǒng)技藝、國潮文創(chuàng)、古風服飾等紛紛成為新時尚,“新中式”旅游在年輕人中風靡一時。
走進敦煌莫高里工匠村,工匠、工種、工法及莫高窟典型洞窟復制等古老文化向觀眾多維度展示,沉浸式還原莫高窟泥塑的創(chuàng)作場景,還能現場動手體驗彩塑藝術從扎骨架、泥塑到上色的全過程,親手“觸摸”千年敦煌的璀璨文化特質;而在幾百公里外的玉門,秦腔表演、皮影戲、面塑制作等民俗項目在當地鄉(xiāng)鎮(zhèn)節(jié)慶節(jié)會上輪番亮相,鍥金畫、火筆畫等傳統(tǒng)美術,稻草人制作、陳醋釀造、扎染等傳統(tǒng)技藝,練泥、拉坯、印坯、修坯、燒窯等制陶技藝讓游客們耳目一新……
“自然之美與人文之韻交相輝映,正是旅游業(yè)綻放持久魅力的關鍵。”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表示,對于文化遺產不能僅停留于開發(fā),還要做到“活化”,充分挖掘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在日常生活當中重構功能,重建價值。文化和旅游要在更深層次、更廣范圍融合發(fā)展,使文化成為推動旅游高質量發(fā)展的重要要素,讓旅游成為建設文化的重要力量。
北疆新聞:內蒙古自治區(qū)重點新聞網站(客戶端),內蒙古出版集團新華報業(yè)中心旗下國家互聯網新聞信息采編發(fā)布服務一類資質網站(客戶端)。
北疆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來源:北疆新聞”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版權均屬北疆新聞所有,轉載時必須注明“來源:北疆新聞”,并附上原文鏈接。
二、凡來源非北疆新聞的新聞(作品)只代表本網傳播該消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見網后30日內進行,聯系郵箱:bjwmaster@163.com。
版權聲明:北疆新聞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5648148811蒙ICP備16001043號-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聞網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5120200009-1蒙公網安備: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