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變收入性質 變個人勞務所得為經營所得
影視、網絡直播行業(yè)何以成偷逃稅重災區(qū)
通過設立個人獨資企業(yè),轉變收入性質,將個人勞務所得轉為經營所得,從而偷逃稅。近期,稅務部門公布了幾起影視行業(yè)、網絡直播行業(yè)等高收入群體偷逃稅案例,這種個人偷逃稅的主要方式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由于我國個人勞務所得與經營所得的計稅方式和稅率有較大差異,有人會通過一定的稅收籌劃來達到少繳稅或不繳稅的目的,如果稅收籌劃不當或是主觀故意,就會產生偷逃稅的行為。
我國現行的個人所得稅法將居民個人取得的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4項所得合并為綜合所得,統(tǒng)一適用3%-45%的超額累進稅率納稅;個人取得的經營所得單獨納稅,適用5%-35%超額累進稅率。個人獨資企業(yè)、合伙企業(yè)不需要繳納企業(yè)所得稅,而是比照經營所得征收個人所得稅。
中國政法大學財稅法研究中心主任、國家稅務總局稅收征管法修訂工作小組專家成員施正文介紹,如果按照勞務報酬繳稅,最高邊際稅率可達45%,但是轉化為經營所得后,最高稅率為35%,避稅空間大。在實際征稅過程中,如果符合規(guī)定的條件,稅務部門可以采用核定征收的方式對企業(yè)經營所得征繳稅款,這又進一步加大了納稅人的避稅空間。
核定征收就是在無法準確識別納稅人具體財務情況下,按照法定的標準和規(guī)則,核定其應納稅額的行為和過程。在市場經營活動中,由于納稅人的會計賬簿不健全,資料殘缺難以查賬,或者其他原因難以準確確定納稅人應納稅額時,稅務部門將采用核定征收的方式依法核定納稅人應納稅款。
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副教授、財稅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樺宇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通常而言,在核定征收條件下,企業(yè)按照經營收入額乘以應稅所得率,再適用對應的稅率,計算出應納稅額。在網絡直播行業(yè),以個人獨資企業(yè)的個人所得稅為例,若按照核定征收方式,應稅所得率一般在10%-20%左右,這樣即便適用經營所得的35%最高邊際稅率,實際稅負率也只有3.5-7%。
施正文說,核定征收應當是在企業(yè)沒有賬或者被認定為假賬的情況下才能適用,企業(yè)應當建賬而不建賬或者已經建賬的,采用核定征收是不符合法律規(guī)定的。由于目前我國對核定征收還沒有統(tǒng)一標準,各地方出臺的相關征收辦法也標準不統(tǒng)一,一些高收入人群就利用這個漏洞偷逃稅。這其中,影視行業(yè)、網絡直播行業(yè)是偷逃稅的重災區(qū)。
今年9月,國家稅務總局印發(fā)通知,要求進一步加強文娛領域從業(yè)人員日常稅收管理,對明星藝人、網絡主播成立的個人工作室和企業(yè),要輔導其依法依規(guī)建賬建制,并采用查賬征收方式申報納稅。同時,要定期開展稅收風險分析,結合2020年度個人所得稅匯算清繳辦理情況,對存在涉稅風險的明星藝人、網絡主播進行一對一風險提示和督促整改。11月22日,稅務部門公布首批偷逃稅被查的網絡主播雪梨和林珊珊,近一個月后,頭部主播薇婭也因偷逃稅被罰。迄今,已有上千名主播主動自查補繳稅款。
王樺宇說,面對新業(yè)態(tài)的出現,政府和有關部門采取了鼓勵和積極支持的態(tài)度,加之“放管服”改革后,稅務機關的監(jiān)管改為“事中事后”模式,相對后置的監(jiān)管方式給了網絡直播從業(yè)人員可乘之機,而主播和從業(yè)人員自身的納稅意識、稅法的遵從度等也有待提高。各方面準備不足,導致出現了行業(yè)性的稅務風險和偷逃稅款的現象。
從監(jiān)管角度,目前直播行業(yè)稅收征管的一大難點就是如何判定個人收入性質,執(zhí)行中也多有爭議。在最新修訂的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中,“勞務報酬所得”和“經營所得”內容涵蓋廣泛且存在一定交叉,網絡主播收入構成較復雜,給收入性質的認定帶來了困難。
施正文感慨,隨著直播經濟體量的增大,如果監(jiān)管不跟上,國家的稅收流失將會非常嚴重,同時還會給社會公平帶來嚴重的損害,也會對培育正確的社會價值觀產生不良影響。他認為,稅務部門應當根據經濟業(yè)態(tài)的變化,實時調整稅務監(jiān)管的方向和重點。
這位著名的財稅法學者建議,稅務機關未來應把集中查處和基礎管理建設結合起來,既要依法加強稅務檢查,也要加強稅法宣傳教育和納稅輔導,為全行業(yè)主播納稅做好基礎性管理和服務工作,提高稅法遵從意識和能力。同時,加強對提供稅收籌劃咨詢服務的涉稅中介機構的監(jiān)管。
施正文說,目前,很多稅收籌劃已經越過了法律的紅線。對于絲毫沒有經濟實質而主要以不繳稅或少繳稅為目的到“稅收洼地”設立空殼公司等行為,應該成為未來重點監(jiān)管的方向,“這實質上就是偷逃稅行為”。
王樺宇期待稅務部門以此次直播行業(yè)查稅為契機,規(guī)范核定征收的管理以及考慮稅率結構的適度優(yōu)化問題。
本報北京12月21日電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均斌 來源:中國青年報
北疆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來源:北疆新聞”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版權均屬北疆新聞所有,轉載時必須注明“來源:北疆新聞”,并附上原文鏈接。
二、凡來源非北疆新聞的新聞(作品)只代表本網傳播該消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見網后30日內進行,聯系郵箱:bjwmaster@163.com。
版權聲明:北疆新聞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5648148811蒙ICP備16001043號-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聞網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5120200009-1蒙公網安備: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