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1月9日電 (記者 陳靜)乳腺癌及乳腺手術,常給追求美的都市女性帶來生理和心理的雙重威脅。
9日,在一場乳腺瘤患者關愛活動中,上海市精神衛(wèi)生中心應穎教授告訴記者,焦慮、恐懼、悲哀、抑郁和絕望是乳腺癌患者常見的心理問題。過于消極的心理反應不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影響生活質量,加速疾病進展。她指出,癌癥患者和家人適度地調整情緒非常重要,甚至與接受癌癥的治療同等重要。
這場活動由上海市第一人民醫(yī)院主辦,上海市社會醫(yī)療機構腫瘤學分會協辦。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yī)院朱麗教授致開幕詞。上海市社會醫(yī)療機構腫瘤學分會會長、上海國際醫(yī)學中心丁罡教授以“規(guī)范治療,回歸美好生活”為主題分享癌癥治療。
據悉,大多數腫瘤患者,從發(fā)現不祥的癥狀/忍受診斷性檢查開始,持續(xù)至完成治療,一直處于十分緊張焦慮的心理狀態(tài)。應穎說,乳腺癌患者在確診前常會關心各種與診斷有關的信息,擔心醫(yī)療費用和工作問題,對患病后可能出現的疼痛、損容、死亡等產生恐懼。確診后,部分患者不愿意面對現實,易產生憤怒、焦慮、抑郁等精神癥狀。治療時,患者常擔心治療效果不佳及治療出現的副作用;害怕疼痛與死亡。治療后,又會擔心復發(fā)。
曾經的乳腺癌患者亦橘(化名)當日告訴記者:“當確診乳腺癌時,我也曾內心崩潰過,彷徨過。”她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線上線下的參與活動者:疾病本身就是生命的一種狀態(tài),只有積極樂觀生活,才能更好的造就精彩人生。
應穎坦言,恐懼是人類最基本的情感之一,也是一種重要的適應性心理反應?;颊咄晲盒阅[瘤為最令人驚恐的疾病,高估了惡性腫瘤的死亡率,低估了其治愈率。腫瘤患者在獲知診斷后出現悲哀情緒,這也是一種正常的心理反應。應穎說,在臨床中,有的患者在心理上會過分依賴家人。情感脆弱,意志衰退。她直言,依賴是一種消極情緒,可降低患者的自身免疫功能,缺乏抵御疾病的信心和能力。
如何調整情緒?應穎說,患者應盡早認清現實,積極了解相關知識,尋找康復案例,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她直言,恐慌和無助是癌癥患者及其家屬最常見的心理反應。最好的辦法是咨詢醫(yī)生,查閱相關的資料,一旦對患病原因以及治療方案有了一定的了解,內心的恐慌感就會有所降低。
應穎認為,患者應學會表達情感。如果把內心的痛苦等負性情緒向別人表達出來,不但會減輕負性情緒,還能獲得別人的支持、關心和幫助。她希望患者在保證休息的基礎上,積極豐富自己生活,并指出,好的情緒狀態(tài),將讓患者的康復機率大大提高。
這位專家十分推崇正念冥想。應穎解釋,正念思維強調關注當下,強調專注,強調沉浸于此時此刻。長期堅持正念思維可調節(jié)、管理情緒,改善睡眠,提高認知和社交技巧。
亦橘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作為患者要適時就醫(yī),要信任主診醫(yī)生。另一位6年前罹患乳腺癌的金女士表示,在治療中,醫(yī)生給患者盡可能多的信息,比如,關于疾病的宣教、手術后治療的注意事項等,將有助于患者樹立治療的信心,正確評估自己的狀況,緩解焦慮。(完)
北疆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來源:北疆新聞”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版權均屬北疆新聞所有,轉載時必須注明“來源:北疆新聞”,并附上原文鏈接。
二、凡來源非北疆新聞的新聞(作品)只代表本網傳播該消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見網后30日內進行,聯系郵箱:bjwmaster@163.com。
版權聲明:北疆新聞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5648148811蒙ICP備16001043號-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聞網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5120200009-1蒙公網安備: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