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前不久,杭州第十九屆亞洲運動會開幕式上,巨型數字人高擎火炬踏浪而來,攜手運動員點燃主火炬,令人印象深刻。這是“數字之城”杭州送給世界的驚喜和浪漫。近年來,“數字杭州”建設次第花開,數字技術深度融入千行百業(yè),讓更多人共享數字紅利。與此同時,還景于民,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美麗杭州描繪的新圖景,也使這座城市成了人們向往的“人間天堂”。
杭州城市大腦運營指揮中心展示大廳(中國經濟網記者 武曉娟/攝)
乘“數”而上 城市更聰明
身處互聯網時代,數據將城市的角角落落交互在一起。在杭州,目之所及皆為數字化場景,“掃碼乘車”可以到達任何想去游玩的景點,“浙里辦”讓百姓辦事“一次不跑”,隨時使用“電子社??ā睂崿F全程數字化就醫(yī)……每一項數字技術的應用,都讓城市變得更聰明、更智慧,也讓人們的生活變得更美好、更溫暖。而這些改變的背后,是城市大腦的高速運轉。
在杭州城市大腦運營指揮中心,一面面數字屏幕記錄著杭州的城市管理、交通運行、政務服務等情況。比如,在治理交通擁堵方面,實施“一路一策”,采取信號配時、流量調控、潮汐車道、可變車道等方式,47條慢速道路已全部提速至20公里/小時以上。又如,在居家助老方面,于全國首創(chuàng)養(yǎng)老服務電子津貼制度,有效避免傳統(tǒng)紙質消費券發(fā)放、結算的繁瑣過程,杜絕轉讓、售賣等現象,真正讓老年人獲益。
為什么城市大腦會誕生在杭州?浙江省杭州市數據資源管理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傅衛(wèi)權介紹,一是得益于“數字浙江”的頂層設計,二是杭州有很多數字化企業(yè),三是杭州市民有很強的數字化意識,接受度比較高。
據了解,杭州城市大腦作為“數字浙江”的具體實踐,如今正從“治堵、治城、治疫”1.0版迭代為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城市運行“一網統(tǒng)管”、社會治理“一網共治”的2.0版?!敖酉聛恚覀円^續(xù)迭代升級,全面擁抱人工智能,不斷提升城市大腦的智能化水平,在提升智慧城市能級上再突破?!备敌l(wèi)權說。
城市大腦的影響力不斷擴大,帶動了智慧城市數字產業(yè)發(fā)展。數據顯示,杭州數字經濟核心產業(yè)增加值占地區(qū)生產總值近30%。盡管如此,這座城市還在悄悄謀劃著數字經濟的“二次爆發(fā)”。
2022年10月,“中國視谷”在杭州蕭山湘湖戰(zhàn)略起筆,以視覺智能這一新興產業(yè)為核心,吸引著更多做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基礎技術的企業(yè)。如果說,人們通過視覺看到了詩和遠方,那么,整個制造業(yè)通過機器視覺智能則看到了“未來視界”。
走進位于“中國視谷”核心區(qū)的新華三未來工廠,聽不到機器轟隆聲,看不到漫天粉塵和忙碌的工人,“聰明”的工廠已經能自己干活了,產線上機械臂翻轉揮舞、AGV小車靈活穿梭……這些科技感十足的智造場景刷新了人們的認知。在未來工廠,人已經很少參與生產過程,而未來,人會更少地參與生產。
2021年,杭州發(fā)布《關于加快建設“未來工廠”的若干意見》,推動數字經濟和制造業(yè)深度牽手。目前,杭州視覺智能核心產業(yè)整體規(guī)模已超過6000億元。在“中國視谷”窗口園區(qū),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已有18個,總投資達161億元,集聚了先臨三維、紫光恒越等一批優(yōu)勢企業(yè),產業(yè)鏈集群創(chuàng)新協作生態(tài)圈逐步形成,它們正成為引領杭州制造轉型發(fā)展的新力量。
2023年12月18日,西溪濕地國家公園一隅,細雨之中,綠意盎然,水汽裊裊,宛如仙境。(中國經濟網記者 武曉娟/攝)
金玉成碧 西溪且留下
一個有吸引力的城市,必定是顏值與產值齊飛。西溪濕地國家公園位于杭州城西北方,有“天堂綠肺”之稱,具有涵養(yǎng)水源、凈化水質、調蓄洪水、美化環(huán)境、調節(jié)氣候等生態(tài)功能。
歷史上,西溪濕地“梵、隱、俗、閑、野”的獨到風光和氣質曾令無數名人雅士掛懷。據史料記載,宋高宗趙構看見西溪美景時,不禁贊嘆道:“西溪且留下?!比欢鲜兰o90年代初,由于過度開發(fā)建設,這里曾雜草叢生、污水橫流,路邊散布著企業(yè)廠房,雜亂民居點綴其間。如何讓好山好水融入城市?如何讓民生需求兼顧自然?這些問題亟待作答。
2003年9月,杭州市啟動實施了西溪濕地綜合保護工程。20年來,西溪濕地統(tǒng)籌生產、生活、生態(tài)三大空間布局,做好“保護、管理、經營、研究”四篇文章,引水入城、截污納管、清淤疏浚、生物治理等措施相繼落地。終于,水清淺,魚潛底,悠悠鳥鳴來。至2022年底,與2005年所錄數據相比,西溪濕地維管束植物新增了518種,昆蟲增加了434種,鳥類增加了134種,這里已成為飛鳥、魚類、昆蟲和草木的天堂。
特別是,經過多年的保護和利用,西溪模式即“POD”(Park Oriented Development)廣為人知,概括了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的生動實踐。具體來說,這就是一種以濕地公園為“玉”,以濕地周邊區(qū)域的開發(fā)和保護為“金”,通過“賦金于玉”實現“金玉成碧”,形成濕地公園“金鑲玉”的組團發(fā)展方式,目標是實現旅游、求學、居住、創(chuàng)業(yè)等城市價值復合化、城市功能集約化的發(fā)展。
“現在,西溪濕地已成為杭州市民共享的一個綠色空間,已成為人們的游玩休憩之處。下一步,我們還要繼續(xù)把水治理好,保護好濕地,提升生物多樣性。”杭州西溪國家濕地公園管理局濕地保護科科長張巧玲說。
據了解,在管理方面,西溪濕地還注重加強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手段的應用,建成了“星—空—地”(衛(wèi)星遙感、低空監(jiān)測、地面監(jiān)測)融合的西溪濕地“生態(tài)大腦”,從而讓濕地變得更“聰明”。
春有微波如皺,夏有一池芙蕖,秋有火柿映波,冬有曲水尋梅。今天的西溪,一堤一水、一草一木,都構成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畫面。自2005年開園以來,西溪濕地已累計服務游客5500萬人次,經營收入超24億元,形成了投入和產出的良性循環(huán)機制,確保了濕地公園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煙火藏詩意,共富在家鄉(xiāng),令人再嘆“西溪且留下”。(中國經濟網記者 武曉娟 年巍 王巖)
(中國互聯網發(fā)展基金會中國正能量網絡傳播專項基金資助支持)
北疆新聞:內蒙古自治區(qū)重點新聞網站(客戶端),內蒙古出版集團新華報業(yè)中心旗下國家互聯網新聞信息采編發(fā)布服務一類資質網站(客戶端)。
北疆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來源:北疆新聞”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版權均屬北疆新聞所有,轉載時必須注明“來源:北疆新聞”,并附上原文鏈接。
二、凡來源非北疆新聞的新聞(作品)只代表本網傳播該消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見網后30日內進行,聯系郵箱:bjwmaster@163.com。
版權聲明:北疆新聞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5648148811蒙ICP備16001043號-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聞網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5120200009-1蒙公網安備: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