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俠客島按】
當?shù)貢r間11月15日,中美元首會晤在舊金山舉行。兩國元首就事關中美關系的戰(zhàn)略性、全局性、方向性問題以及事關世界和平和發(fā)展的重大問題坦誠深入地交換了意見。會晤后,習近平主席出席美國友好團體聯(lián)合舉行的歡迎宴會并發(fā)表演講。
怎么理解此次“習拜會”?中美元首會晤將對未來兩國關系和世界發(fā)展帶來怎樣的改變?我們采訪了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前海國際事務研究院院長鄭永年教授,聽聽他的分析。
鄭永年(圖源:網(wǎng)絡)
1、俠客島:世界高度關注“習拜會”。王毅外長評價說,4個小時的元首會晤談得很好,很全面,也很深入,必將成為中美關系史中的里程碑。您怎么看?
鄭永年:的確如此,中美元首會晤不僅對雙邊關系有益,對整個世界秩序都有重大意義。中美關系穩(wěn)定,整個世界都會受益;不穩(wěn)定,整個世界會承受更多不確定性。中美元首會晤事關世界未來,就像《人民日報》評論說的那樣:這場會晤是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對世界負責。
目前,世界正站在十字路口上,已經(jīng)承受了烏克蘭危機、巴以沖突帶來的動蕩,更遑論中美之間如果發(fā)生沖突會產(chǎn)生的后果。我們之前說中美之間可能就人工智能問題進行“大談判”,你看這次會晤,兩國元首就同意針對此問題展開溝通。這都是事關人類未來的大事。
習主席說得很明確:“大國競爭不是這個時代的底色,解決不了中美兩國和世界面臨的問題?!?/strong>兩個大國不能相悖而行,還是要多交往,多坐下來談。雖然兩國之間認知有差異,但能合作共贏,對世界就是好事。
2、俠客島:習主席談到中美關系的“五根支柱”,其中,“共同樹立正確認知”排第一位。習主席說,中美到底是對手,還是伙伴,這是根本的、也是管總的問題。您覺得中美之間正確認知從何而來?怎么能避免錯誤認知?
鄭永年:隨著美國國內(nèi)中產(chǎn)階級衰落、民粹主義興起,他們的外交也逐漸從二戰(zhàn)后的理想主義國際觀蛻變?yōu)槊翊庵髁x。這些年,美國一些人大搞對華認知戰(zhàn),試圖把中國塑造成“不適合投資的地方”,鼓吹“民主對抗威權”、文明沖突等。這種錯誤認知非常糟糕。
錯誤認知來源于自身問題。比如,美國一些人宣揚對華接觸失敗,說跟中國做生意只能讓美國吃虧,指責中國“偷走”了就業(yè)、稅收、技術等。但這一波全球化,美國是最大的獲利者,美國不是沒贏過,而是贏來的蛋糕沒分好,內(nèi)部分配失衡了。世界最發(fā)達的國家變成最不公平的國家,中產(chǎn)社會變成富豪社會,這個問題不是中國造成的,更不可能通過打壓中國來解決。美國需要反思的是自己。
錯誤的認知也會導向錯誤的行為。比如基于“中國威脅”的認知,一些人力推“脫鉤”“去風險”,但脫得了嗎?中美之間廣泛的經(jīng)濟關系是資本邏輯使然。即便通過一時的行政干預減少直接交往,結果呢,美國和越南、墨西哥的貿(mào)易額猛增,中國和這兩國的貿(mào)易額也猛增,商品不過借個道而已。事實證明,資本和經(jīng)濟的規(guī)律不是過度政治化的政策能改變的。
當?shù)貢r間11月15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美國舊金山斐洛里莊園同美國總統(tǒng)拜登舉行中美元首會晤。這是會談后,拜登邀請習近平一道在斐洛里莊園里散步。圖源:新華社
俠客島:美國一些商界精英就有清醒認知。比如馬斯克最近在一檔博客節(jié)目中說,如果你去看中國歷史就會發(fā)現(xiàn),中國沒有對外擴張的基因,他們首要關注的是內(nèi)部事務。
鄭永年:馬來西亞前總理馬哈蒂爾早就說過,東南亞跟中國打了上千年的交道,從沒有成為中國的殖民地;西方人來了幾個月,東南亞就都成了殖民地。這就是歷史。基辛格、馬斯克都是從中國的歷史實踐看中國,不是套用西方理論,所以看得準。
一些媒體政客總是鼓噪中國衰落、失敗、破產(chǎn),但為什么總是失???因為他們不是理性分析中國,而是意識形態(tài)評判,那注定會失敗。
此前,美國一些人炒作“修昔底德陷阱”,深信守成大國和崛起大國之間必然發(fā)生沖突。他們總是傾向于用自己的經(jīng)驗和邏輯理解中國。但中國的歷史和文明不是這樣。
當?shù)貢r間11月15日晚,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美國舊金山出席美國友好團體聯(lián)合舉行的歡迎宴會。這是習近平發(fā)表重要演講。圖源:新華社
3、俠客島:習主席在美國友好團體聯(lián)合舉行的歡迎宴會上講,他第一次去美國住在一對夫婦家里,“對我來說,他們就是美國”。他一直說,中美關系“希望在民間”。在百年變局的形勢下,您覺得這種民間交往是否愈加凸顯重要性?
鄭永年:這句話說得非常好,有哲理,習主席非常了解美國。一部分反華人士代表不了美國人民。如果兩國民間不來往、不走動,那關系就會惡化,滑向冷戰(zhàn)甚至熱戰(zhàn)。
要打破認知戰(zhàn),得靠面對面的交流互動。這次元首會晤的一些細節(jié)很有意思,網(wǎng)友也愛看。比如拜登給習主席看38年前訪問舊金山的老照片,夸中國的紅旗車漂亮,這都很好,因為這是人之常情。不見面不可能有這些。習主席也說了,跟拜登總統(tǒng)認識很多年了,談問題都是直來直去的。這都很有人情味。
現(xiàn)在中美都意識到,誰也改變不了對方,不同的傳統(tǒng)、制度、歷史、文化,不妨礙兩國正常交往。美國一些人喜歡制造敵人,好像不同的政治制度就一定會對美國利益構成威脅,如果兩國間的直接交流多起來,這些過于政治化的言論就會沒有市場。很多來過中國的美國人就不一樣,他們對中國的認識不是認知戰(zhàn)塑造的那樣。
其實,交往的基礎不就是差異嘛!有不同的東西才需要貿(mào)易,這不是最簡單的經(jīng)濟原理嗎?土豆換土豆沒什么意思,土豆換蘿卜才有意思。
當?shù)貢r間11月15日晚,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美國舊金山出席美國友好團體聯(lián)合舉行的歡迎宴會。這是宴會開始前,習近平會見飛虎隊和史迪威將軍后人、鼓嶺、艾奧瓦州、華盛頓州等方面友好人士代表,同他們親切交談并合影留念。圖源:新華社
4、俠客島:2015年在西雅圖,習主席對美國工商界講述了中國夢;這次在舊金山,主席又闡釋了中國式現(xiàn)代化道路,還講了不少中美互動的小故事,令人印象深刻。您覺得我們現(xiàn)在要向世界講好怎樣的中國故事?
鄭永年:一定要把我們追求的價值觀、目標理想融于具體事物中,不要端著架子說教,也不要講大話套話,海外受眾不愛聽。習主席講得多好:飛虎隊來中國一起抵抗法西斯,中國老百姓救了美國飛行員,還有自己第一次訪美住在美國老百姓家里,等等。這都很平實樸素,讓人聽得進去。
2015年至今,我們做了很多事,都可以理直氣壯對外講。比如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當年是展望,現(xiàn)在已有很多成果落地;又如中國式現(xiàn)代化要求綠色發(fā)展,有很多微觀的故事。上次59個國家的議員到深圳參觀,他們看到前海所有的公交車都是新能源,特別驚訝,我說整個珠三角都是這樣的。他們對中國的新能源變革、對綠色發(fā)展就有了更直觀的認識。
對中國的發(fā)展目標也得講清楚。中國歷史有過足夠的教訓,封閉就要落后,落后就要挨打,中國以前在封閉中衰落,今天在開放中崛起,有什么理由去封閉自己呢?中國反霸不稱霸,我們不追求挑戰(zhàn)和取代美國,但追求更公平的國際秩序。這個過程不是零和游戲,是可以共贏的。
俠客島:這次拜登表態(tài)中提到“美國樂見中國發(fā)展富?!?。這個表態(tài)之前似乎較少見到?
鄭永年:當然,中國富起來了,美國才能更富,因為中美經(jīng)濟結構非?;パa。以前中國買美國高科技產(chǎn)品,美國買中國廉價勞動力制造的商品,兩國都發(fā)揮了各自優(yōu)勢。
我最近讀到一篇論文,說過去一段時間,因為美國國內(nèi)分配不公、技術進步等因素,美國中產(chǎn)階級的收入其實沒有增加,但生活水平之所以沒有惡化,是因為中國提供了大量物美價廉的商品。這和那些指責中國的論調恰恰相反。
5、俠客島:這次會晤后,輿論也有擔心,如果美方還是言行不一咋辦?比如臺灣問題、遏制打壓中國發(fā)展的問題,美國不可能180度大轉彎。
鄭永年:通過這幾年的一些較量,美方應該看清楚了,臺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雙方對此應有共識。當然,不排除可能有激進政客操縱臺灣話題。美國總講“護欄”,但一旦支持“臺獨”,那就沒有護欄可言。
至于遏制打壓中國發(fā)展,我們此前也說過,在美國冷戰(zhàn)派看來,只要中國掉進中等收入陷阱,發(fā)展停止了,中美之間就沒有修昔底德陷阱了。我們的看法當然不一樣。中國人民發(fā)展的權利不是誰想剝奪就能剝奪的。誰“恩賜”過我們發(fā)展的權利嗎?沒有。
越來越多的美國精英尤其是科技界精英意識到,不僅剝奪不了中國發(fā)展的權利,而且如果這種打壓持續(xù),他們會失去中國市場。比如之前美國1/3的芯片銷往中國,如果中國搞出了自己的芯片,憑啥還要買你的?所以三大芯片商集體去游說施壓。
當然,美國的言行不一也有一定制度因素,畢竟現(xiàn)在兩黨政治太分裂了,但中國不會因此就不交談不溝通,我們是為了整個世界的未來去談,這是中國的大格局。
我們要堅信,不管美國誰當政,中美兩國都是要交往的。我們始終實事求是,秉持自己的原則底線。
正像習主席說的:“中國從不賭美國輸,從不干涉美國內(nèi)政,也無意挑戰(zhàn)和取代美國,樂見一個自信開放、發(fā)展繁榮的美國。同樣,美國也不要賭中國輸,不要干涉中國內(nèi)政,應該歡迎一個和平、穩(wěn)定、繁榮的中國?!?/strong>
采訪整理/綾波
編輯/九段
北疆新聞: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重點新聞網(wǎng)站(客戶端),內(nèi)蒙古出版集團新華報業(yè)中心旗下國家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采編發(fā)布服務一類資質網(wǎng)站(客戶端)。
北疆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來源:北疆新聞”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版權均屬北疆新聞所有,轉載時必須注明“來源:北疆新聞”,并附上原文鏈接。
二、凡來源非北疆新聞的新聞(作品)只代表本網(wǎng)傳播該消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
如因作品內(nèi)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wǎng)聯(lián)系的,請在見網(wǎng)后30日內(nèi)進行,聯(lián)系郵箱:bjwmaster@163.com。
版權聲明:北疆新聞版權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5648148811蒙ICP備16001043號-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聞網(wǎng)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5120200009-1蒙公網(wǎng)安備: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