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隨著線上線下消費場景加速融合,消費者一不小心就“被直播”的現(xiàn)象很普遍。一些商家借助短視頻平臺招攬生意,在未經允許之下,便對真實消費場景進行直播、拍攝,把顧客當做營銷引流的工具。在網絡平臺“被直播”這一話題下,很多網友分享了自己的真實經歷,其中提及較多的事發(fā)地點,除了餐館之外,還有健身房等。(4月30日《中國青年報》)
一些商家熱衷于將線下消費實況展示在網上,意在達到讓人身臨其境的宣傳效果,從而為自己引流量、聚人氣。但這一行為模糊了商家經營自主權和消費者合法權益的邊界,涉嫌侵犯消費者的隱私權。
我國《民法典》等相關法律規(guī)定:未經肖像權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開肖像權人的肖像;自然人依法享有隱私權,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以刺探、侵擾、泄露、公開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隱私權。即使在公開環(huán)境中,公民的肖像、個人信息也依法受到保護。
由此而言,商家要想拍攝顧客的消費場景,應先征求對方同意。如果消費者拒絕,則不能拍攝、直播消費者,正在拍攝或直播則應立即停止侵權行為,并采取刪除回放等措施補救。
不告而拍并發(fā)布出去,涉嫌侵犯消費者的知情權、肖像權、隱私權等權益,極易造成消費者的面部特征、身體特征及行蹤等個人信息泄露。在生物識別技術廣泛應用的當下,消費者的面部特征極易被抓取,一旦被不法分子利用,將給消費者的人身財產安全造成損害。
今年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江蘇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聯(lián)合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發(fā)布《2023年度全省消費維權典型案例》,其中有一案例是,消費者起訴商家未經自己允許,將服務過程視頻發(fā)布到互聯(lián)網上,侵犯其肖像權、隱私權、名譽權。法院明確指出,商家未經同意公開消費者視頻,侵犯肖像權需要承擔責任。江蘇消保委表示,希望借此對類似侵權行為進行警示。
商家任何宣傳推廣行為都應遵循合法、合理原則,守好營銷的邊界感,比如采集顧客的消費畫面,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原則。增強消費者權益保護意識才能換來消費者的信任,以侵犯消費者權益的方式,將消費者異化為營銷“氣氛組”、引流“工具人”,不僅引不來流量、聚不來人氣,還會損害商家的形象和聲譽,令消費者反感。
鑒于“全民直播”下的隱私保護成為嚴峻問題,相關部門要壓實平臺主體責任。各類平臺針對涉及就餐、健身等消費者個人形象突出的消費場景的短視頻或直播,要加強審核力度,細化完善平臺內部管理規(guī)定,引導商家通過技術手段(如馬賽克),解決宣傳推廣和保護消費者信息的矛盾;對于涉嫌侵犯他人合法權益的,要及時斷開直播流或者下架相關視頻,必要時,也可采用限制推送、封號等形式予以懲戒。
消費者一旦發(fā)現(xiàn)自己被商家拍攝短視頻或直播,要勇于說“不”;若發(fā)現(xiàn)商家已構成侵權,則應通過相關平臺的投訴渠道反饋舉報,使違規(guī)短視頻或直播及時下架整改。若解決不成,則可通過向有關部門投訴舉報、向法院起訴等方式依法維權。(針未尖)
北疆新聞:內蒙古自治區(qū)重點新聞網站(客戶端),內蒙古出版集團新華報業(yè)中心旗下國家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采編發(fā)布服務一類資質網站(客戶端)。
北疆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來源:北疆新聞”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版權均屬北疆新聞所有,轉載時必須注明“來源:北疆新聞”,并附上原文鏈接。
二、凡來源非北疆新聞的新聞(作品)只代表本網傳播該消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請在見網后30日內進行,聯(lián)系郵箱:bjwmaster@163.com。
版權聲明:北疆新聞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5648148811蒙ICP備16001043號-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聞網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5120200009-1蒙公網安備:15010502001245